本报记者 谭艺婷
近日,丹徒区石马中学教师王华荣获第十四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共青团江苏省委、省青年联合会在表彰决定中指出,获得该荣誉的个人是全省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他们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江苏青年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出生于1983年的王华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现任丹徒区石马中学副校长。2003年从教以来,他一直坚守乡村教育岗位,用爱心和汗水教书育人,做乡村孩子心灵守护者,培养一批批孩子成人成才,赢得了社会、学校、家长和孩子们的赞赏。
3日晚间,记者对王华进行了专访。在王华家中,他从一张照片开始了交谈:去年的9月3日,我接到一个省教育厅的电话,要我提供身份证号、学历情况等信息,说省委书记娄勤俭邀请我参加教师节座谈会。当时有点懵。随后问了一圈得知市里区里都没接到通知,也感觉信息不实。但到了第二天,省里发来了详细日程安排,看来开会这事是真的。后面就有了娄书记让出C位、与我们参加座谈老师合影的照片。
“作为唯一的乡村教师代表,我向娄书记汇报了当前乡村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很感激能有这样的机会直接代表乡村教师发声,表达我们的想法与困惑。”王华坦言,参加座谈之后,瞬间成了“名人”。“对于一个年轻人,你要说一下子成了‘网红’,心里没点儿飘飘然,那不可能。但作为一名教师,干着天底下最普通而又最光荣的教育工作,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在王华看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教育振兴理应走在前面。目前乡村教育尚存在些许问题,比如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特别是校外资源不均衡。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较大,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农村孩子问题显现。“乡村教育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奉献与创新。”
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在日常教学时还不大看得出来,但一到节假日,这种问题的负面效应会放大。当班主任时,王华走遍每一个村子,对班上的每个孩子进行家访。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监管的现象,他利用节假日,义务组织孩子们开展系列助学立志活动,有效补齐家长的缺位,不放弃每一位孩子。他独特的教育方式能很快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们走进了孩子心里,孩子的学习状态也潜移默化在改变。比如有些学生的数学成绩能从原先的二三十分考到九十多分。所以我一直坚持开展校外志愿服务,组织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教师,专门针对农村孩子‘回家教育’,帮孩子们心理疏导,走出困境。”
在妻子谭金玉眼里,王华很“拼”。她告诉记者,每天早晨她与儿子还未睡醒,丈夫已赶往学校;学校寄宿有晚自习,丈夫回来时儿子已经睡着,有时他想跟儿子聊聊天,又不忍叫醒他,只能轻轻地亲一下儿子默默走出房间,接着忙一天没忙完的事。“很多时候我一觉醒来,发现他还坐在电脑面前处理事情。有一次早上醒来,他起床后立马坐下来,说天晕地转,根本不能行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久坐电脑跟前,他那严重的颈椎病犯上来了。”
就是在这些奋斗的日夜里,王华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国数学教育》《中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等杂志发表文章近30篇,并被评选为“教育部优秀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奖励人才”“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市学科带头人”。他还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重点课题,是江苏省前瞻性项目“数学实验工具开发与应用”的课题组成员、江苏省省编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组成员。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坚守则是奋斗的有力呈现。王华说:“现在我获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有人问我,如果有更好的环境去施展拳脚,还会待在乡村吗?我的回答是:振兴乡村不仅靠我们这一代,更多地还要靠我们培养的下一代新乡村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