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宜地教育谱新篇惠民生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大事小事身边事,党工委最牵挂的是百姓家门口的事。”

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秦海涛这样强调。秋季开学伊始,他深入学校调研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宜地教育再谱新篇。

近年来,新区在教育现代化、优质化和多元性、开放性建设中持续发力,建成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进入江苏省先进行列;实现资源供给、教学质量、师资建设和人民满意度“四个增长”,优良教育生态培育初显实效惠及民生。

“心湖号”的喜讯:

形成生源反向吸引

向省四星重点竞发

“自去年秋季办学以来,学校以开发区招商引智的魄力在全国范围内广纳贤才,截至目前,学校教职工人数达到70余人,一线教师超过60人,其中,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近40人,名师强度、强师密度等师生配比优势在镇江大市首屈一指。”

镇江新区心湖高级中学校长助理、教务处主任季文骏谈到,优良的师资和生源,是学校近年内办成省四星级重点高中的基础。今年,学校招生出现了开发区教育对市区生源的反向吸引,335名高一新生有部分来自市区。

“我们学校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同学勤学好问,老师耐心辅导,我的成绩一直在进步,补齐了数学的短板,各学科整体呈一个上升的趋势,个人还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就读心湖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的翟龚娴说。

去年,15岁的翟龚娴以优异成绩自主选择了家门口的高中。如今,她用一年来的学习成绩向父母证明了选择的正确性,父母也由对新办高中教学质量未知的焦虑转为欣喜和充满获得感。据校方介绍,该生在过去一年中成绩有大幅度提升,并在2018年“苏教国际杯”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斩获了高中组一等奖。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经过一年的学习,首届心湖高级中学的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大的信心;不少原本准备搬家到市区陪读的家长也坦言,孩子能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是最好的民生福利,全家都有满满的获得感。理科生邱诚告诉记者,新学期,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已经给每门学科制定了提升计划。“希望一点一滴地继续往上攀升,达成自己心中的目标。”

供给侧改革有目标

均衡布局教育资源

提升开发区民生温度

为了满足全区每年义务教育阶段净增1000人至1500人的学位需求,新区均衡布局教育资源,构建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近5年来,全区累计教育投入达22.7亿元,增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5家,有效化了解大班额、大校额难题。

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我市科创高地,教育是人才落地发展的重要诉求。丁卯板块作为镇江城市副中心,商贸发达,人口流动大,教育增量突出。新区分析实际,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规划目标要求,实施了“保基本、做增量、办名校”的办学思路,积极统筹规划教育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

去年,丁卯二小及幼儿园,南京师范大学(镇江)附属小学及幼儿园等一批公、民办品质学校招生办学,不仅有效分流生源,还与原有的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形成资源组合,有效满足了百姓希望孩子“就近入学”,城市发展中外来人员子女“同城待遇”的诉求。

“新学期,丁卯小学东校区又迎来了420名一年级新生。”秋季开学第一天,丁卯小学校长王金芳告诉记者。去年,东校区招生办学有效缓解了丁卯片区的教育资源压力,在一年级招生360人的基础上,开设二、三、四年级对周边学校学生进行分流。目前,在校学生达到1180人,其中70%是外来人员子女,到明年学校将会实现小学教育一到六年级的完整教学,可进一步对“新丁卯人”释放教育民生福利。

优化教育生态有路径

推动教育提档进位

擦亮品牌教育窗口

家门口具备完整的教育体系和高质量的办学水平,是百姓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主题。回应民生诉求,新区启动了“科教与人才兴区”战略广纳贤才,启动“四名工程”优化、培育师资力量;实施中小学校三年提升计划,开发精品校本课程;落实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推进“7+2”民生项目,推动教育提档进位,擦亮品牌教育窗口。

目前,新区在丁卯板块打造了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南师镇江附小及幼儿园优质组合的教育高地;在大港片区形成了以心湖高级中学为引领的优质教育链。全区16家中小学、29所幼儿园以“一校一特色”“一园一品牌”彰显着宜地教育的风采。“学校会坚定‘办镇江一流、江苏知名的高品质、有特色、国际化的窗口学校’的办学目标,在‘追寻教育真谛,铸就完全人格’的教育求索中,致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与中国灵魂的现代公民。”南师镇江附小校长马式先谈到。

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师资人才的集聚奋斗。年轻教师王袁告诉记者,经过一年的磨砺,她成为了附小一个班20多名孩子的班主任,新职责让她对新学期充满了期待。截至目前,全区招引、培育正高级教师2名,省特级教师6名,市级以上名校长4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4名,市级骨干教师74名,区骨干教师191名。

此外,新区现有6个市级以上课程游戏化项目,2个省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基地项目,建成10所市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区内公办中小学、幼儿园100%创成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和数字化校园,其中,4所学校创成镇江市“智慧校园”,教育资源逐渐形成优质叠加。

结语

新时代,宜地教育谱新篇,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高质量产业强区的进程中,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育生态,努力建成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提升民生的温度,增强发展的热度。

记者 顾宗侠 通讯员 赵德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