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金龙:寻觅科研与市场最佳结合点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许定星

毕业于厦门大学,没有选择留在象牙塔内做研究,周金龙把科研阵地设定在了企业的实验室。在上海一家企业里,技术研发做得风生水起,周金龙却毅然决然地二度作出选择,回到家乡扬中开辟科研新天地。

谈及两次选择,这位字斟句酌的博士说:“一心坚持的只为找到科研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周金龙博士研究方向是光纤传感与光通信技术,在校期间发表了10多篇论文,其中不乏被SCI收录。但高校不是他梦想的归宿。他希望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更能经得住市场的检验和洗礼。在上海期间,周金龙供职于一家港资企业,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研发出光电激光器,迅速帮助公司打开了市场。

但他渴望有施展才能的更大空间。2010年,本着为家乡发展略尽绵薄之力的想法,周金龙回到了扬中,加盟金海新源电气江苏有限公司担任研发总监。作为高层次人才,周金龙坦言,回乡后切身感受到地方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尊重和关怀,一系列的人才扶持政策送来了项目启动资金,“包括‘人才一卡通’等,个人在生活、工作各方面被给予了关心照顾,也让我心无旁骛地投入研发。”

然而,最初的研发条件不可谓不辛苦。在公司租来的厂房里,周金龙拥有的实验室没有安装空调,面积仅有十几平方米,团队成员只有四五个人。在如此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周金龙没有任何抱怨,投入分布式光纤传感设备的研发。该领域“长距离分布式光纤在线温度测控装备(DTS)”,这一产品和技术向来为国外企业垄断。技术攻关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周金龙亲自动手乃至手把手指导试验人员。

为了早日完成研发任务、拿出产品样机,他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以其舍身忘我的工作精神感染着周围的同事。经过一年多的奋斗与努力,成功研制出了DTS产品样机,并将波分复用器件、微型光机电装置、高速信号采集卡等多项关键部件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的局面,样品一次性通过了国家权威部门的认证,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一手抓技术研发,一手抓市场销售,周金龙深入市场一线,根据客户要求、反馈,不断完善产品性能,也为公司进入光纤传感市场奠定了基础。

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产品被神华集团、国家电网等央企采用,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周金龙看来,更重要的意义是,此项研发打破国外厂商垄断的同时,实现项目的产业化,有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立民族品牌。

几年前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球光伏展览会时,周金龙接触到国外厂商生产的光伏太阳能跟踪支架。“光伏太阳能根据太阳位置,自动摆动获得直射时的最大面积的光照,就此可以转化出更多的电能。”周金龙说,当时就看到了跟踪支架的市场空间,回来迅速着手投入研发。没有任何参考,周金龙就自己摸索,带领团队最终研制出跟踪支架。去年跟踪支架行情走俏,远销内蒙古、青海等地,在公司的销售份额占到了20%的比重。眼下周金龙计划改进跟踪支架,朝着智能化应用方向提升。

在技术研发的强力驱动下,短短几年间,金海新源电气就从初创型企业快速成长为一个年产值超5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再好的产品,如果成本降不下来,没法实现商用,那也只是看上去很美。”在技术探索的道路上,周金龙说,从事研发必须始终紧扣市场需求。“因为只有契合了市场需求,才能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最终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