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际合作,加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度。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机制和运行模式,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办发布《关于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京口区对此积极响应,积极探索适合该区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径,在深化“家校融合”等品牌内涵发展、“一校一品”特色办学、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等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全力推动全区教育事业改革、健康稳定发展。
探索
集团化办学新路径
京口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郭先武告诉记者,该区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通过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有力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校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推进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该区正按照《关于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促进京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循序渐进地推进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积极探索管理互通、师资交流、研训联动、文化共建、质量共进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打破校际壁垒,缩小办学差距;坚持特色发展,避免区域内学校同质化发展倾向,增加学校吸纳、改进、重构能力,加快形成全区各校办学优势;共建共享,推进校际理念共融、管理共建、教师共享、资源共用、学生共育、文化共生。
该区在小学阶段先行尝试,按照每个集团基本均衡的原则,组建三个教育集团,牵头学校涉及镇江市中山路小学、镇江市实验小学以及镇江市红旗小学。通过集团化办学,逐步建立健全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现代教育集团运行机制;队伍建设更加优化,逐步建立一支以名校长、名教师为龙头的梯次人才队伍;办学特色更加突显,每个集团校办学特色明显,社会美誉度提高。
早在2013年,该区就已试点集团化办学。以中山路小学为例,该校承办的中山路小学大禹山校区目前就彰显了中山路小学集团化办学优势,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教学环境都得到了周边学生家长的认可。
深化
内涵与特色发展
推动集团化办学,正是希望各集团理事学校成长为轻负高质的新优质学校,校际教育质量差异逐步缩小,形成教育集团整体优质均衡发展局面。一直以来,京口教育拥有着一批省、市内涵建设项目,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特的办学格局,办学质量更加优异。而能够保证集团化办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则是持之以恒的深化内涵与特色发展。
作为京口教育内涵发展的代表项目则是家校融合工作。2018年,该区率先在全市启动家校融合工作,通过家校融合共同体指导站科学开展工作,通过家庭教育讲师团提升素养和能力,共同打造京口良好的教育生态。经过一年多的深化推进,今年上半年,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名单中,该区内红旗小学申报的《弈棋砺品,恬默至善——棋文化育人工程建设》和江滨实验小学申报的《构建敞亮向上的家校共育生态园》成功获批。家校融合产生的良好效应在整个京口区辐射。
京口实小“一家一课程”让家文化深入人心。恒顺实小家校“五融合”行动,引领家校共同为学生培育目标奋斗。中山路小学、江科大附小、江滨实小、京口实小、第十中学获得京口区首批“家校融合示范学校”。
时至新学期,在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该区将大力提升发展内涵,深入推进家校融合等特色工作的同时,组建京口区教育集团专家指导团,对各教育集团以及各牵头学校发展规划进行顶层设计。为每个集团优选一所国内教育前沿地区优质学校深度共建合作,形成行政跟岗、教师互访、课程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有特色、有实效的课程品牌。
永葆初心
建设优质师资队伍
深化内涵、办好特色,关键在于带好队伍。一直以来,京口教育系统注重以党建为引领,带好干部和师资队伍。该系统定期对23家党支部基本组织覆盖、基本队伍建设、基本制度执行、基本功能发挥、基本落实保障“五个基本”进行督查,对各支部“两学一做”开展、“两册一本”的使用、京口先锋平台积分情况及环境建设“六必有”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为推动支部建设品牌化,该区通过“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建设,挖掘推广典型做法经验,推动党建工作积极创新。江滨实小和市实小两家支部的党建品牌被评为省级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建设成果并在全省推广。
今年以来,该区继续强化教师和校长培训工作,推进“三名”(名校长、名教师、名书记)工程
。通过学校管理机制的完善、历史底蕴的挖掘、办学理念的提炼和学校文化的建设途径,培养一批知名校长、特色教师,打造一批特色课堂、特色学科。同时突出师德教育,本月该区开展师德集中教育月活动:坚持集中与自学相结合,挖掘亮点、培植典型,进一步增强教师履行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准。
该区建立了师德承诺制度、师德考核制度,开展“讲师德、树形象、铸师魂”以及师德先进评选活动,组建师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团,让全区教师永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初心。今后,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推进,该区还将优选知名高校成为区域教育人才培训基地、集团定期承办“京口教育论坛”,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
(朱江平 庄艳 徐琳琳 谭艺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