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莺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社会文明进步、家庭和睦幸福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然而,近年来,中小学校的“豆芽菜”“小胖墩”“近视眼”人数增加已成了普遍现象。学生体质弱、体质下滑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重视,为此,教育部门要求学校上好体育课,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还将体育纳入中高考,并将体育成绩纳入学生评价体系。
如此多的措施,力推体育教育改革。那么,我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如何,家长们的重视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1
学校:体育纳入中高考,
逐渐被重视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中高考改革细节:在中高考改革将要完成的未来三年,语文、物理和体育,这三大学科将成为学校必须重视的科目。这意味着今后将从原来智力考量的单一标准,逐渐走向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近日,记者从我市一些中小学了解到,目前我市中小学学校都积极按照教育部门的体育教育指导要求,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能够开齐、开足体育课。每天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合理安排“体育家庭作业”。
花式跳绳是南师附小的特色项目。学校要求每个学生人人都会跳绳,还要穿插一些动作节拍,跳花式。跳绳,自然成了南师附小主要的“体育家庭作业”。“跳绳简单,跳花式就没那么容易了。每个孩子个体能力有差异,有些孩子学得快,有的孩子学得慢,只有反复练习,日积月累地训练,才能越跳越多,越跳越好。”南师附小体育老师张慧告诉记者,经过反复锻炼,一年级的孩子基本上一分钟都能跳150多个不间断,有的甚至更多。孩子们每天都有小目标,不断地自我挑战,自我突破。有些孩子为了刷新目标,一下课,就自觉拿着绳子跳,形成良好的习惯,慢慢地越跳越多,体能也越来越棒。
在学校,脑筋要动起来,身体也不能“闲着”。“其实,体育纳入中高考,也有一段时间了。初高中是过关测试,小学是全国体质达标测试。小学虽然没有中高考那么严峻的要求,但学校和家长都更加重视。现在的中小学基本上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还有25-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敏城小学校长宋蕾告诉记者:敏城小学大课间非常务实,都是选择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运动项目,不追求花样,只为抓紧时间让孩子们充分利用大课间二三十分钟的宝贵时间,迅速动起来。“像冬天跑花式步,天热就调整成其他运动项目,希望通过校园体育活动,可以尽早地为他们打好体育基础。”
2
家长:监督“体育家庭作业”
孩子“动”起来
在体育纳入考试体系的指挥棒下,体育家庭作业已逐渐成为常态。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有强健的体魄,也是煞费苦心。除了积极配合学校布置的体育作业,还尽量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给孩子报各种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网球、篮球足球等训练班,让孩子有时间动起来。
“我家孩子刚进入小学,体育成绩很不理想,好几项体育测试都不达标。为了不让孩子掉队,就给他报了羽毛球班。现在除了周二没训练课,孩子基本上天天都要训练一个半小时。”镇江实小谢君临的爸爸说,孩子体能差,第一学期跳绳测试就不及格,“刚好学校要求孩子放学后要有体育锻炼,特别寒暑假都有明确任务规定,那就从跳绳开始吧。”他根据孩子实际情况,每天设计一个能完成的量,要他跳。起初,孩子有点故意磨磨蹭蹭。于是,他想了个招,让孩子在上学前跳,定时定量,没跳完不给上学。这样狠狠抓了一年多,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得到释放,现在可以一分钟连续跳170多个,学校体育测试都能顺利地拿到优,校运会上也拿到年级第一。
不过,有一些家长觉得监督孩子“体育家庭作业”太费时间,但孩子相对弱的体育科目,他们会选择给孩子报培训班,把锻炼的事托付给专业人士进行训练。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说:“我专门研究分析一下体育考试要求,保证孩子体育测试都是优秀还是很容易的。现在主课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也大,孩子的时间太宝贵。哪个体育项目见效快,节约时间,我就给孩子选择报哪个项目的训练。”
因此,“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家长是关键。高中生家长宋蕾说,孩子自从上高中后,文化课学习任务重,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她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所以每逢周末都要想法子拉孩子去锻炼锻炼,散散步。
可见,家庭的运动氛围好,家长的运动热情高,“体育家庭作业”的落实和完成才好,才真能给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带动孩子“动”起来。
3
体育部门:
体育家庭作业值得提倡
对全民健身影响深远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全方位的,让学生的体魄强健起来,不仅直接关系学生个人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对体育锻炼给予高度重视。
“体育被纳入中高考体系,体育课也要布置家庭作业,这个体育课改革创新之举饱含着对学生体质的关注和关怀,值得叫好,值得倡导。”市体育局群体处刘承吉接受采访时说,体育被纳入中高考体系,必将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学校体育课的价值就不仅是提高学生体质,还要针对中高考的要求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和训练,家长对体育课或体育锻炼将由被动配合转为主动需求,可以说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对学校体育起到积极推动,并将对全民健身产生深远影响。
那么,到底有哪些影响呢?刘承吉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将会使体育课更有质量、学校体育活动时间得到更好保障、学生课后体育锻炼得到有效保障。学生整体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以延长,锻炼效果会得到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别是心肺功能、力量素质等会得到明显提升。其次,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体育课纳入中高考,意味着体育课的专业性进一步提升,学生重视程度提高,有助于每一位学生学会几项体育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保持,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第三点,能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提升体育人口。学生课后参加有规律体育锻炼,会带动家长有规律参与体育锻炼,同时带动整个家庭有规律参与体育锻炼,届时将形成人人锻炼、家家健身的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提升全民健身参与度,增加体育人口,提升我市市民体质健康水平。(摄影 乔蓓 王呈 姚振宏 笪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