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成效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林业部门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实现了全市森林资源总量增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目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国土绿化提质增量。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市累计造林8.4万余亩,培育珍贵用材树种616.84万株,开展森林抚育30.3万亩,累计建成省级绿美村庄119个,累计近400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栽植各类苗木近1000万株,林木覆盖率由2016年的24.97%增至2020年的25.41%。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按照习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我市自2019年开展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以来,沿江8个市、区累计新增造林4810亩,沿岸500米范围内新建省级绿美村庄16个、改造提升45个,完成1000米范围内森林质量提升1.62万亩。通过宜林地植树造林,整体提升绿化质量,初步建成呈现“一带多点、绿美长廊”特色的长江镇江段。
二、2020年成效
在省绿委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市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统筹落实城乡绿化工作,多形式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以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绿色镇江建设。
精心谋划,着力打造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全市共完成成片造林面积2.3万亩(省下达任务1万亩),其中珍贵用材树种成片造林面积1.94万亩,四旁植树168万株,培育珍贵用材树种121万株,
完成20个省级绿美村庄建设。其中,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程重点打造了句容市大道河入江口、丹阳市九曲河枢纽三角塘、扬中市指南村江堤外滩、丹徒区江心汽渡西侧滩涂、京口区癞元墩、润州区西口门、镇江新区新建江堤两侧、镇江高新区润扬大桥下滨江湿地等8个绿化节点亮点。
因势利导,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市根据分批、分层、分散植树要求,通过开展传统义务植树活动和推广线上捐赠植树方式等多种形式,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全市共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4场次、2840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共计植树9100余株。我市捐款人数465人,捐款额超过1.38万元,在全省13个市中分别排名第3位、第5位。
落实责任,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积极推进。落实管护责任,建立检查督促工作机制,使全市古树名木管护工作进入正常轨道。进一步挖掘身边古树名木资源的文化内涵,收集整理古树名木的历史资料,大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
三、“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按照省林业局“稳住总量、提高质量、建设精品、创出特色”的总体要求,坚持深挖造林潜力,坚持“生态保护修复”和“绿美景观塑造”并举,着力打造“有景必有林,有林必成景”的精美镇江山林城市特色绿化。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持续推进沿江生态防护林带建设,按照“断带补齐、窄带加宽、次带提升、残带改造”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森林质量,实现长江两岸应绿尽绿,形成连续完整、结构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基本建成岸绿景美、绵延不断的沿江美丽生态林带。
四、2021年计划及已完成情况
2021年,我市进一步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大规模增绿、复绿,有力推进岸绿景美的沿江美丽生态带建设。进一步加大部门绿化力度,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工作。进一步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特别是做好重点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及古树名木的日常管护工作。
于2019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高新区润扬大桥下的滨江湿地公园项目,分为堤外防护林带和中心湿地公园两大区域,项目共计栽植乔木树种近3000株、地被复绿近20万平方米,结合环绕整个区域的游步道,初步建成绿色生态、宜游宜憩的滨江湿地公园。下一步,高新区将抓住此次义务植树的契机,对建设内容进一步提升完善,为长江镇江段贡献一片优美的生态绿洲。
3月5日,镇江市首场义务植树活动在大运河畔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主题为“守护大运河 志愿我先行”,“工行青年林”公益植树活动已连续第4年在大运河边上开展,为古运河两岸造林添绿。
3月7日,镇江烈士陵园纪念碑广场举行“栽花植树慰英灵,共绘美好新蓝图”植树活动。来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党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党支部、市民政局团委、市老年活动中心、京口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市发电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爱心网友共100余人,以栽花植树的方式,美化园区环境,祭扫长眠于此的英烈们。
(许光临 方良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