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三方治理,蓝天利剑力斩污染源

2022年0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冯斌 李媛

在新区新材料产业园,你会时常看见一辆标有首创大气污染监测车字样的专业车辆来回游走。由首创创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的监测车,车尾装着空气采样管,连接车内分析仪器,大气指标数值在显示屏上实时变化着。在这套监测系统背后,是新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PPP项目的有序运作。

作为我市产业集中区,聚集着众多重化企业,环境风险等级高,镇江新区的大气环境一度面临区域异味溯源监管难、治理专业技术缺乏等问题。立足破解难题,新区引进北京首创大气环境科技股份公司,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PPP项目,开展化工园区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控及治理的投资、建设、运营、移交全过程服务。

项目实施后,首创公司和中国环科院、上海大学专家团队合作对园区所有企业排放特征因子进行调查,确定了园区所有特征因子分布。随后,根据区域气象特征和污染源进行园区监测系统布设,实现在园区内、园区边界、重点企业污染源排口厂界覆盖挥发性有机物有机特征因子、无机有毒有害气体三级在线监控体系。

2019年起,首创公司开展数据应用创新、数据与管理融合机制创新、溯源新技术开发等工作,逐步形成了监测预警和超标响应、环境应急监测响应、异味信访投诉响应、移动监测走航巡排查、企业指纹库动态管理、企业精准帮扶、园区空气质量日报月报评估、执法联动会商等八个重点工作机制。

依托定期调度监控体系数据,首创向废气排放异常的企业及时发布预警并通报职能部门,职能部门牵头对异常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形成“监测预警-排查-督办-整改”闭环处置。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运营,PPP项目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跟踪企业固定源超标问题共开展26项废气治理工程,拉动企业环保投资累计超过2.5亿元,使2020年企业固定源超标次数同比削减75%。2020年,园区非甲烷总烃年均浓度值为0.67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园区空气质量持续性向好。

异味问题是群众关注反映的焦点。扭住问题不放,新区紧盯重点异味“拔钉子”行动企业,强化整治力度。首创公司负责园区常态化巡查,充分利用5套多因子站监测大数据,关联不同异味发生时段的特征因子变化规律,摸准企业废气的排放行为。开展夜间排放规律深度分析,通过手工监测与移动监测车监测响应,确定企业特征污染物及设备响应匹配度,逐步完善异味企业污染因子响应清单,每周统计企业异味排放行为并排名予以通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助力重点异味“拔钉子”行动。

既利用监测数据开展整治执法,又结合数据指导企业实现精准帮扶。通过深度挖掘监测数据,帮助企业做好生产与废气处理设备能力协调,帮助企业排口稳定持续达标。拿到数据后,联合执法部门不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环保问题会诊,为重点区域和企业问诊把脉,对企业无组织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评估,指导优化大气治理减排方案,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自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对园区32家化工企业开展多轮次生产装置走航排查工作,归总现场发现问题清单68份,配合新区环保部门联合国内顶尖专家对嘉吉饲料、超跃化学等企业开展帮扶指导50余次,有效促进企业本质环保水平的提升。

项目实施以来,镇江新区的异味投诉数量连年快速下降,2020年园区异味投诉量同比下降了46.15%。依托PPP项目,镇江新区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完成年度空气质量考核指标。2020年12月,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更是成功入选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第二批)”名单。对此,镇江新区生态应急局有关人士表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PPP项目的实施,采用年度大气环境绩效考核和“可行性缺口补助”方式回报,弥补了政府前期投入资金量大和建设绩效风险方面的不足,有效提升大气污染监管治理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