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谐轩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沿线居住着约4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2016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岸线资源丰富,八个行政区块都与长江相连,岸线270公里,占全省的24%,深水岸线87公里,占全省的37.5%。沿江港口分布在高资、龙门、谏壁、大港、高桥、扬中、新民洲七大港区和世业洲、和畅洲两个江岛。目前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17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8个,总设计通过能力1.59亿吨。但是大部分码头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距离现行的环保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长江港口不仅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窗口,需要充分展现镇江形象。为贯彻新发展理念,今年市政协就长江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进行专题民主监督,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镇江港货种结构以煤炭、矿石、水泥等干散货偏重,而大部分散货作业企业装卸工艺落后,跑冒滴漏严重,抑尘设施投入较少,同时道路、堆场拥挤,且多有损坏,不能及时维护,港口环境压力比较大,对此附近居民希望治理好港口周边环境的呼声不断。
去年全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结束后,我市迅速召开了全市长江大保护港口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向各市区政府下发了任务清单,与沿江各企业签订了责任状,去年一年,全市港口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3亿元。
今年年初市政协成立民主监督调研组,用“第三只眼睛”督察我市长江港口生态环境整治,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民主监督调研组赴各相关企业和现场察看实情,并赴张家港、南通市学习考察借鉴成功经验。调研组认为从总体上看,去年以来我市以环保督察为契机,港口码头及堆场扬尘污染治理、码头水污染防治等得到有效控制,港口岸基供电设施建设、油气回收系统建设、船舶污染防治、港口绿化建设港容港貌提升等积极推进,整治沿江非法码头基本完成,成效明显。
经过调研,陈海岛委员认为港口生态环境,主要取决于装卸工艺中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运用和组合,要通过技术改造,优化各种机械设备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现有港口泊位的吞吐能力,提高投资效益,而不是到处铺摊子建码头。企业是污染治理主体,要对货源进行综合分析,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货主有什么货就接什么货,拉到什么业务就做什么业务,从总体上降低污染强度。要对码头泊位进行合理分工,固化流程和品种,优化装卸设备和工艺,通过合理分工,相对固化货物品种,优化码头前沿和后方堆场的装卸工艺,通过优化整个装卸流程,减少港口内燃机使用和跑冒滴漏,逐步解决前方码头起重机机械和港口内燃机本身及造成的污染,降低港口设备造成的排放污染。要通过逐步实行煤炭等干散货封闭式仓储,控制干散货扬尘污染,不能仅仅通过被动的防御来应对或应付。黄礼龙委员认为,我市沿江自上而下百余公里范围内布置有一百多个码头泊位,监管压力巨大,按照传统的现场检查方式,将全部码头排查一遍需要超过一周时间,急需运用高科技手段,引入智慧化管理方式。建议在镇江港所有码头建设全覆盖的智能在线监控设施设备,监管部门建设智能监控平台,现场视频影像数据和污染指标数据实时传输至平台,监管人员可随时在线监管,港区污染指标一旦超标,自动报警,监管部门可立即采取管控措施。这一手段,将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此外,在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要从坚持问题为导向“治标”的路径中,转移到以目标为指向“治本”的轨道上来,通过标本兼治,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写好“点、线、面”三篇文章,面上,要尽快出台《镇江港口战略总体规划》,线上,要进一步丰富规范《镇江市长江岸线保护规划》,提升生态港口治理水平,点上,要高标准制定出台《镇江生态港口2025建设行动方案》。市政协城乡委主任季平认为,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江海河联动、港产城融合”港口发展十大行动计划的要求,通盘考虑市和各市区涉港资源的整合,以资产为纽带,市场为手段,将市属企事业单位涉水涉港资产统一整合,由市港口发展集团经营管理,让优质的岸线资源和港口码头紧紧抓在自己手里。加快锚地管理等特许经营权的落地,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提升港口资源利用效率,增强镇江港口综合竞争力。
让镇江更加美丽,让长江更加生态自然。从2014年起,市交通运输局就开始进行港口环境整治,首先对无手续、无环保设施的码头一律进行关停拆除,截止到2017年底所有沿江非法码头都已全部拆除,腾退岸线5公里。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镇江市港口环境整治指南》《镇江市港口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的编制,将港区绿化工程、粉尘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2018年6月,市交通运输局与沿江各企业签订了责任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港口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拟用三年的时间,将镇江港打造成绿色低碳智慧的港口,彻底改变镇江港脏乱差的现象。截至目前,我市港口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2017年,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编制了《镇江市沿江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根据方案,我市所有码头泊位前沿都已布置船舶垃圾接收桶,工作船泊位、油品泊位布置油污水接收设施,并与第三方签订了转运及处置协议,彻底解决了船舶垃圾上岸难问题。2018年,出台了《镇江市内河水城船舶污染防治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有效动员了全社会力量,对污染内河水质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提高了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为落实长效管理,成立了三个环保专项督查小组,每周开展不少于两次的环保督查。截至2019年一季度,共巡查170多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5份,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做到巡查的全覆盖、高频次。
市交通局运输局表示,将继续深入落实《镇江市港口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实施方案》中明确的风尘污染、水污染治理、港口绿化、港容港貌提升、油气回升、岸基供电设施建设等任务,争取提前完成所有项目建设。根据全省绿色港口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10年,全市长江岸线保护和利用整治工作全面完成,粉尘、水污染防治设施全面建成,油气回收、岸电等节能减排技术广泛应用,港容港貌实现巨大改观,港区环境达到“四无六净”要求,并建设完善港口环境监测、维护等管理台账制度。
镇江依江而建,因江得名,发挥好港口岸线优势,借港兴市、港产城融合是多年来镇江人的梦想。当前,要抓住“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与长江大保护的契机,打好镇江港口岸线优势牌,通过港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创新作为,变整治为价值,提高港口岸线集约化、集聚化、绿色化水平,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借鉴其他城市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优化沿江地区生产力布局,统筹推进沿江地区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把短板拉升为赶超杠杆,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