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李启顺 钱鹏
夏至将至,我市即将迎来今年的主汛期。不过,今年可能有些特殊,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分析,气候年景状况总体偏差,长江中下游可能出现较重汛情,台风生成可能偏多偏强,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可能多发,总的来说就是“来势汹汹”。
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全市防汛工作已经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各相关部门通过系统谋划、强化对接、主动作为,扎实做好各项备汛工作,用“内外兼修”筑起城市防汛“大坝”。
“江苏省气候中心预测我省夏季(6-8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夏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综合研判,预计今年夏季长江中下游有较重汛情。”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汛情较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2018年秋季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仍在持续。其次,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加之前期冬季青藏高原积雪为近40年最多,导致今年华南入汛时间比往年提前26天,华南各地相继出现了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就我市来说,今年汛期我市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强对流、高温热浪、台风等。夏季降水量局部将偏多2成至5成,同时,入梅和出梅时间都略晚,梅雨量略多。”
防汛形势严峻,摸清度汛“隐患”并及时消除是“基础”。汛前,市水利部门摸排出的86处度汛隐患将在6月20日前全面处置完成。同时,对长江岸线“两违”“三乱”整治工作也已取得较好成果,持续保持对长江非法采砂的高压严打态势。在城内防汛上,市住建部门也在汛前对部分低洼区域和老旧小区等进行加密疏通,完成雨水管网疏通491公里,对各类防汛设施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各类排水设施畅通、无淤积堵塞。特别是针对其负责的35处易淹易涝隐患点,已完成整改28处,其他暂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隐患点均制定了应急预案。
打好防汛战,人力、物力都得备齐。汛前,全市313公里长江江港洲堤防、51条市级以上骨干河道、在册109座中小型水库、大中型闸站和重点塘坝等水利工程的防汛技术责任人和水库巡查人员全部落实到位,明确责任主体。同时,市水利部门已组建河道及管理单位抢险队82个,水库抢险队40个。市应急局统筹全市60支应急救援力量,根据汛情发展,将积极协调消防救援支队、武警镇江支队和社会救援队伍参与救急救助;在防汛紧张期,还将与镇江军分区对接,做好重特大水旱灾害的救援救助准备。
此外,全市已储备“三袋”180万只、土工布13万平方米、块石3万吨,达到省市防汛责任状数目要求;谏壁抽水站、长山提水站等骨干泵站汛前已完成试运行。市住建部门也在市区范围部署了一批应急车辆、发电机组和液压工作站,特别是在城市下穿立交、涵洞、老旧小区及低洼易淹易涝点,通过完善视频监控、电子水尺和LED警示装置,构建技防、物防和人防相结合的易涝危险源点防控方式。
当前一张防汛大网已然织好、织牢。信息报送是否及时,应急反应是否迅速是防汛工作的“生命线”。
在今年的防汛工作中,市防办对全市监测站点、防汛信息系统进行了全面维护并积极推进各市区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项目建设,尽快建成市级预警平台。将密切关注天气动向,加强会办会商,预降水位,及时预警,突出做好水库、长江岸线安全度汛工作。
同时,市应急局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加强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全市汛情发展并及时准确报送,确保汛期预警信息发布准确覆盖,无一遗漏。
在城市防汛中,市住建部门也将完善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在强降雨预警信息发布、应急预案启动、河道水位调控、泵站运行调度、应急抢险处置、打击破坏排水防涝设施行为等方面,发挥城防指成员单位各方优势,确保安全度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