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郭升荣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0%,六大节能行动无死角,62个绿色制造项目齐齐亮相……近日,市政府发布的2019年镇江市节能工作要点,为镇江推进绿色节能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明确了可具操作性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对此,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透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数字和细致工作方案,节能降耗的开展将反向倒逼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经济含绿量也随之提升,从而有力增强了镇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今年我市的节能目标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50万吨标准煤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以上、绿色园区1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核心指标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今年定为3%,低于已核定的2017年我市任务完成量。
如何看待今年的节能完成目标?上述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确定当年指标,必须把它置放于“十三五”节能总体进度指标的大框架下进行统筹安排和科学谋划。“十三五”确定的镇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18%,而这几年全市节能完成进度远超预期。如2017年,省下达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为3.9%,我市实际下降6.56%,超省目标2.66个百分点;2016-2017年,我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3%,已完成省下达“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的60.41%,超序时进度20.41个百分点。“在超额完成的进度下,今年任务指标较往年有了适度下调的空间,力求在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之间取得平衡。这也契合当前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高质量也要发展的目标导向。”
节能取决于绿色产业和绿色能源的发展,这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文件要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装备工艺提升、产品档次提高、智能车间建设、安全环保升级等先进方向,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改造。
同时,我市还明确,严格控制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提高电煤使用比例,削减非电工业行业用煤总量。完成省下达的减煤任务,电煤占比达70%以上。加强节能、节水、节材等工作,强化园区企业能源、资源等进出平衡管理,大幅降低重点企业能耗水平。
不只限于机声隆隆的工业生产一线,节能工作也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工作要点聚焦六大重点领域能效提升,其中绿色工业节能行动,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为主线,推动工业能效持续提升,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8年下降5%。此外,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商贸、绿色农业、绿色机关等节能行动也同步跟进,从而编织一张覆盖全社会的节能网络。
与节能要点同步发布的,还有一大批绿色制造项目。宏顺热电有限公司的节能降耗及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东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空分及硫酸副产蒸汽梯级利用项目,正丹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透平压缩机节能改造项目……
市工信局节能处负责人介绍,根据已排定的《2019年镇江市绿色制造重点计划项目表》,今年我市将推进62个绿色制造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约71.63亿元,年内力争形成节能量10万吨标准煤。同时,还将发挥各级专项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实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锅(窑)炉等节能改造项目,推动节能从局部、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
既注重节能支持政策的完善,又着眼于激励约束作用的发挥。根据工作要点,我市还将强化能源价格调控,比如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逐步建立要素差别化使用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落实水泥、钢铁等行业阶梯电价政策,加大对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等政策的执行力度,倒逼用能单位自发节能降耗。
市工信局局长卜晓放说,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透过一个个节能工作要点的落地见效,我市将持续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以此倒逼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这将为镇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愈发强劲的绿色动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