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司马珂
“这就是浮吊喷淋降尘装置。”市港发集团水上过驳管理服务公司工作人员指着浮吊抓斗的一侧介绍,“船主刚上的新设施”。记者在现场看到,当浮吊在抓取沙石、旋转运输的过程中,喷淋设施也会随之摆动,喷出的水分迅速将装卸过程中的灰尘沉降。
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浮吊喷淋降尘装置还只是提升环保设施的其中一项。自全省对长江江苏段水上过驳进行专项整治之后,水上过驳管理公司就不断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环保标准,为过驳船只打造“绿色家园”。
配套基础设施
浮吊船“安家落户”
有了过驳区,浮吊船再也不用动不动被赶,东腾西挪了!”浮吊船主如此感慨的背后是,历史上形成的长江水上过驳曾经散乱无序的乱象。
长江水上过驳市场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大建设需要黄沙、石子、煤炭等大宗生产资料,而长江紧缺的岸线资源不能满足需求,于是灵活机动、简单方便的水上过驳便成了市场的重要补充。
截至2017年,长江江苏段水域共有浮吊船600多台,年过驳量达几亿吨,其中镇江段有380多台。由于浮吊船运营都是以家族为纽带,夫妻、兄弟等搭档,无证无照经营现象较多,运营人员掌握水运的能力较弱,加之随意抛锚,乱排乱放乱作业,点多量大的水上过驳已经对长江航运和水环境造成了极大安全隐患。
2017年,江苏省开展了长江江苏段水上过驳专项整治,取缔非法经营船只,设立7个过驳区。长江镇江段衔接苏南和苏北运河,大宗货物需要大船换小船进入运河,所以在镇江设立了两个过驳区,允许保留135艘浮吊船。
为了让135艘浮吊船真正有个稳定的家,镇江市水上过驳管理服务公司商请长江航务局、海事、航道等管理机构和专家迅速对镇江沿线的气候、水文、水流、水下环境、过驳安全、环境容量、水源地保护范围等情况进行勘测设计,分别在高资、二墩港设立两个过驳区,并设立了专用浮标,对作业区运作进行了规划和管理。
“现在过驳区设立,我们终于有了家,安全多了!”一位浮吊船主坦言,“以前,浮吊船停在哪里过驳,一方面是凭经验定位;另一方面是看驳船是否方便,碰到恶劣天气或是特殊情况容易出豁子。”
规范过驳管理
运营进“制度笼子”
曾经在许多业内人士眼中,浮吊船就是一些“散兵游勇”。那么如何让他们进“制度的笼子”?水上过驳管理服务公司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镇江市水上过驳管理服务公司对全部的浮吊船从业人员进行了多主题的安全环保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业主的思想观念。规矩意识真正开始深入人心。
为了规范过驳运营,镇江市水上过驳管理服务公司还在两个过驳区设立作业区、待泊区等,安置管理趸船,开设过驳区服务大厅,安装雷达、视频系统,对船舶的停靠、航行、运输和过驳进行24小时监控,并对作业区实现全天候的巡逻,保证船只过驳的有序规范运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公司还为所有船只配备了免费的灭火器、救生衣等安全设施。
由于浮吊船业主和工作人员日常生活经常需要上下浮吊船,而许多船主并无合规的交通船,为了防止交通船舶在过驳区航行造成安全事故。过驳公司专门在过驳区统一开通了免费交通船,方便船主和工作人员上岸。
一系列组合拳的出台,让制度成为“红线”,“不规范不作业”的零容忍态度让过驳市场真正开始走向有序。
提升环保标准
打造好“绿色家园”
长江大保护的战略,对过往船舶提出了新的环保要求,所有水上活动平台禁止向长江排放固体垃圾、货物残渣、油污水等。
为了解决浮吊船上的垃圾,水上过驳管理服务公司为每一艘船配备了生活垃圾专用箱、督促落实生活污水收集柜等环保设施建设,并与有资质的接受单位签订合约,定期上船收集油污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船主必须保留收集单据,以备公司查验。
在船上,记者看到了工作人员正在为一船舶安装生活污水处理柜。船主告诉记者,以前船舶准入时,都会装有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处理后,会直排长江。自去年7月份出台新政策后,所有的生活污水都不能排放进长江了,所以必须在船上有生活污水收集柜。否则,作业区将不允许进行过驳作业。
船舶的“尾气”也是空气污染源之一。为了减少因不合格燃油导致的尾气超标排放,过驳公司招标确认7家专业性强、油品质量好、具有资质的燃油单位作为过驳船只的燃料供应商,船主可以在其中任选一家,并保留采购票据,以备查验。同时,通过现场巡查,驱赶一些来历不明的供油船只。
不超时作业影响周边环境、安装喷淋设施……一项项环保举措,正让高资和二墩港过驳区走向“绿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