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船舶水污染防治战全面打响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本报记者 曾海蓉

与雾锁江城的决战,已由陆地转到水上。近年来,船舶生活污水处置装置“末端使用”不到位、船舶燃油含硫量过高、内河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处理配套设施欠缺等问题存在,导致船舶港口污染形势严峻。交通海事部门加强船舶水污染防治,督促船舶严格执行船舶燃油标准,加大船舶标准化改造力度等,将“防治攻坚战”在水上全面打响。

据了解,交通部门自2015年起牵头对2011年9月1日起建造的400总吨以上运输船舶实施了生活污水处置装置安装改造,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对于2011年9月之前建造的400总吨以下船舶未做强制性要求,这部分船舶产生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排水体。事实上,相当比例的船民因环保意识不强或出于成本考虑,不能保持生活污水处置装置正常运行,也就不能达标排放。

船舶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自2017年11月1日起,全省已要求全面供应国Ⅴ标准普通柴油,其含硫量不大于10ppm。但目前我市缺乏快速有效监测船舶尾气的设备,无法现场检测船舶尾气是否达标排放,也就无法形成有效证据链。

同时,全市对内河港口码头仅要求配备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具体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标准尚未明确,大部分内河码头在建设时未配足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设备。而我市现有的内河港区9个,码头企业71家,生产性泊位153个,规模小、分布散,距离城镇较远,难以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管网设施相衔接。因此,现阶段做到船舶污染物有效接收转运和处置相对比较困难。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市船舶水污染防治战,还是坚决打响。

市地方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4月起,交通海事部门开始严厉打击船舶未持有有效防污染证书文书、未配备污染防治设施设备、船舶非法排放污染物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镇江籍400总吨以上新建船舶严格按要求安装污水处理装置,确保本港籍400总吨以上运输船舶按规定处置、排放生活污水。“我们还在国、省考断面航道区域划定禁停区,制定苏南运河国考断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的专项监管。”

截至目前,交通海事部门已督促船舶送交上岸船舶垃圾5.067吨,船舶防治污染检查3274艘次,其中生活污水装置安装使用检查1807艘次,依法查处未正常配备、使用防污染设备、器材、存储容器或存储结构物船舶182艘次,在苏南运河超标排放含油污水船舶1艘次。

为了确保船舶燃油符合标准,交通海事部门开展了水上加油站点油品含硫量的抽查,从源头上控制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已对辖区7个正常营运的水上加油站点柴油进行抽检,含硫全部符合国标GB252对柴油含硫的标准(<10mg/kg)。“我们对过往运输船舶质量(含硫)进行随机抽检,将柴油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含硫量检测”。据了解,目前已抽检过往运输船舶45艘次,其中22艘运输船舶所用柴油含硫高于10ppm,最低的为40.6mg/kg,最高的为1128.1mg/kg。

对于危化品船舶,交通海事部门则实施全程动态跟踪维护,充分运用海事现场监管平台、VHF、手机短信、AIS、CCTV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动态跟踪和节点防控,随时向船舶通报通过水域的情况及船舶操作注意事项,并建立危化品船舶跟踪台账,加强对载运危化品运输船舶的航行、停泊动态监管。“我们还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形成监管合力,打击船舶载运固体废物水上违法运输等。”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水路应用新能源,加快水上LNG加注站的建设和使用,推动船舶LNG动力系统升级改造。”该负责人表示,交通海事部门将加快船舶污染物接收船的建设,在船舶密集集中、地点偏远,污水管网难以达到的服务区、船闸等,建设小型生活污水接收处理站。同时将加强内河应急基地建设,添置危化品废水接收处置装置、溢油回收等各类设备物资及个人防护装备,充实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