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士彦
不知始于何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霸”之名泛滥。最近,见北京一家大报载,某大学一个班级,全班都是“学霸”。可谓极一时之盛。“学霸”不是学位,更非职称。但却是学习成绩优异,出类拔萃学生之代称。“学霸”不是校行政主导评选、颁布的,是由民间自发认定,你呼我喊某同学为“学霸”,叫开了,就是“学霸”。
不知道这个“霸”字,怎么突然全方位转变成褒义词。“春秋五霸”,乱世纷争,雄踞一方,形成大大小小压倒性军政权力顶峰,霸主自封。以生产力相对发达,文明水平较快提高,而显荣耀,“霸”得有理,“霸”得光彩,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先秦一过,“西楚霸王”项羽,穷途末路,诀别虞姬,乌江自刎。除了李清照慨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扬其贵族气质,还有谁沉痛悼念这位霸王呢?“不可沽名学霸王”、莫忘“黑手高悬霸主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不是经典名言吗?“霸”作为名词,常跟“黑、恶”紧密结合,我们学子之中的佼佼者,怎么称起了“霸”呢?
中国气派、中国作风,中国学生应该从“文曲星”(奎宿)受到启发,称“学骏”才确切。国宝级青铜文物“马踏飞燕”(后改为“马超龙雀”),这马,就是华夏“神骏”。龙马精神,实是我民族的图腾,先祖的梦想。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勉励学生,不分优劣,从马身上汲取教育经验。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李贺点赞一匹“瘦马”:“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晋书·天文志》称“房四星,亦曰天驷,是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把“房星”和“王者”相联系,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而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昏暗,也就不言而喻了。李贺接着说:“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这匹瘦马“骨带铜声”!显示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内在的骨骼,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李贺的诗笔,神奇地描绘出“物我两契”的深刻意境。这岂不是“学骏”的生动形象、意象吗?更有甚者,李贺还刻画马作为神骏的神话创世价值:“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天上谣》)寻芳拾翠的仙女,向东指点说:“你看那羲和驾着神骏,跑得飞快地把太阳送到天庭,照亮全世界,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了尘土,‘沧海桑田’,世界变化又大又快。”中国的太阳神,是驾着马车,巡行苍穹,照亮天庭,把光和热送给世界各地亿万生灵的。马是太阳神的前导和先锋。红日东升,马拉车,载着太阳神,从阳谷出发,这是多么浪漫,光辉灿烂的华夏源头故事!“学骏”,才是莘莘学子勤学苦练,成绩卓著,奉献巨大的神圣象征。“学霸”怎能与“学骏”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人类数千年前驯化了马匹,使马成为蒸汽机发明之前,生产和交通运输的主要动力。此后,“马力”遂转换为机器功率的衡量单位,享誉后世,功德不灭。马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辎重运力无出其右,奔袭取胜,战功赫赫,留下多少不朽成语:马不停蹄、马到成功、一马当先……老马识途,由于同太阳神组合巡行的光明轨迹,我们称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之最优秀者为“学骏”,应该是非常贴切的。适见某报“骏马”摄影专版,读到摄影者诗人延春的《草原骏马赞》,喜出望外。请允许我把他的诗,引荐给读者:绿茵丽水意无穷,
骏马奔腾气如虹。天马行空任驰骋,所向披靡傲苍穹。伏枥役使千载誉,金戈铁骑百战功。嘶鸣英姿今安在,文化强国再称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