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继平
惊蛰后一个春雨绵绵的下午,年逾古稀的徐复兴先生冒雨送我《王步高年谱》,看着衣服湿漉漉的他,我不禁心涌感动。之前听说徐复兴先生在为他所崇拜的东南大学扬中籍教授王步高编撰年谱时,我曾心存疑惑,历史短暂的扬中目前还没有看到过一部有关扬中籍人士的年谱,难道他要开启年谱编撰之先河?
年谱是历史人物一生的简明档案,也是个人资料的数据库。年谱可以为人物研究提供翔实的实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就一般意义上来说,年谱收集有关个人最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理清人物活动的许多线索;人物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尤其是第一手资料,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更是弥足珍贵。而年谱对于人物资料进行详细的考证和梳理,对于研究者来说,更显得重要。原苏州大学教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钱仲联先生说:年谱是否精善,关键在于对材料是否“多方考信,祥瞻精确。”
王步高教授一生从事古典诗词研究与教学,著有《梅溪词校注》《司空图评传》等学术著作及高校教材四十多种。主编的《大学语文》系列教材,为全国“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获2002年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其主持的“唐宋诗词鉴赏”和“大学语文”课程都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东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获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曾任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系江苏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对于这样一位博闻卓识的天纵诗才,有关他的资料林林总总不可枚举,编撰此年谱绝对是“自讨苦吃”。但徐复兴为何越是艰辛越向前呢?
在《王步高年谱》征求意见稿的座谈会上,徐复兴道出了缘由:“作为王先生高中学弟,久慕其名,自丙申年开始,搜集学兄47首诗词,意在学习、赏析;恳请同窗王剑先生牵线搭桥,欲就本人多年所填数百首词草求教学兄;后有幸登门拜望、参加先生追悼会及清华追思会,大开眼界,资料日增,文友力劝为先生写传;遂搜罗书刊、编制年表,谋篇布局。戊戌春,王夫人建议写年谱,并提供大量资料;甚至催报选题至南京大学出版社云云。开弓没有回头箭,自此开始一场艰难的跋涉……”
《王步高年谱》之于扬中文坛,尚属处女作,无例可循。徐复兴从网上书店搜集到了王步高教授主要著作及四十余本古今年谱,边干边学,其间偶见姚名达序胡适著《章实斋先生年谱》云:“适之先生这书有一点是我最佩服的,就是体例的革新,打破了前人单记行事的体裁,摘录了谱主最重要的文章,注意谱主与同时人的关系,注明史料的出处,有批评,有考证,谱主著述年月大概都有了。”徐复兴无师自通竟与其不谋而合。
他又从胡适等编《齐白石年谱》中闻齐大师“总而言之,要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虽不得人欢誉,亦可得人诽骂,自不凡庸”的高论中得到启发,坚持自己的编撰原则,多用“链接”、索引等,以求注解、补充、拓展之切,以获谱传结合之利。比如王步高教授的生年,以往公开出版物或网络均说法不一,徐复兴通过“连接”有关史料和有关知情者,纠正谬误,以正视听。虽然是“连接”两个字,但其中不知包含了多少寻人阅史的胝肩茧足。
“年谱”撰写的难度在于需要从大量繁杂的材料中选取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这种脚踏实地的“铁鞋功”非常考验编撰者爬梳史料的耐心和去芜存菁的眼力。检视与筛选的漫长过程无异于挖掘机的艰难掘进。
读《王步高年谱》,可以感觉到这本著作并非王步高教授生平行事的平面化叙述与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其生活历史之记述以彰显其人其学的精神指向,进而彰显时代的整体生活图景与精神气貌。此年谱将王步高教授所处时代之重大历史政治背景与其成长、师承、交游、治学结合,在基于现有史实挖掘的基础上素描“词圣平生”,通过年谱编撰彰显一代学者、诗人、词人的风骨与精神气质!
徐复兴在《后记》中自喻:“一介农夫,民间草根,种花卖花之余,读书写作聊以自娱。”寒来暑往,26万字的《王步高年谱》历时三年,增删20余次,终于编撰而成。这本视野宽博,征引翔实的年谱,不仅是反映王步高教授一生的最详细资料,也是谱主与许多相关人物的佐证材料。不仅增加了微薄的扬中文化底蕴,而且为后来学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扎实、生动的研究底本,填补了王步高教授生平史研究的空白。而徐复兴为此所做的努力,则是对王步高教授更好的纪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