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石水
马援,是东汉初期著名的军事家,东汉的开国功臣,曾多次率兵征战,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
获授“伏波将军”后,马援继续率军征战。一次马援得胜班师还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首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这次马援班师的大军快到家乡时,亲朋都来迎接、犒劳。孟冀是出了名有计谋的人,也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贺马援凯旋。马援说,我希望你有什么好的话教导我,怎么也和众人一样呢?当初伏波将军路博开疆拓土,增设了七郡,也不过分封了数百户的食邑,我只立了小的功劳就厚颜接受了一个大县的食邑,真是功劳浅薄而赏赐厚重,像这样能够长久吗?孟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我呢?孟冀说,我智能低下,想不到什么好建议。马援说,现在匈奴和乌桓仍然在北边侵扰,我想向皇帝请战攻击他们。男子汉应该战死在边疆战场,用马皮包裹尸体下葬,怎么能安心地享受儿女侍奉而老死在家呢?这就是成语“马革裹尸”的出处。
建武二十五年(49年),62岁的马援请战出征,平武陵五溪蛮之乱,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马援亦病死疆场,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然而,马革裹尸还,马援尸骨差点进不了祖坟。发生了什么事呢?这就又要说到一个成语:“薏苡之谤”。
薏苡,是一种植物,《本草正》说它: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能去湿利水,消水肿疼痛,利关节,除脚气,治咳嗽唾脓……由于其有多种中药保健功效,现在不少人会经常买点薏苡仁,煮煮饭,打打豆浆。赫赫名将马援怎么会跟薏苡扯上瓜葛?
这要说到南征交趾的时候,因为交趾气候湿热,瘴气弥漫,为了治疗筋骨风湿,避除邪风瘴气,懂得养生健体的马援,常吃薏苡的果实。当地的薏苡果实硕大,征战结束,马援胜利班师时,就拉了满满一车薏苡果,准备用来做种子。当时人见马援回京拉了满满一车东西,认为肯定是当地出产的珍贵稀有之物。满朝权贵都盼望能分到一点,谁知哪个都没有能分到。于是权贵们背底里议论纷纷,认为马援独吞珍宝,都说马援的不是。当时马援战功卓著,深得光武帝刘秀的宠爱,朝臣们都不敢跟皇帝说。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病死边陲军中,立即有人上奏本弹劾,说马援征战交趾曾搜刮一整车珍珠文犀运回马府。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捕虏将军马武和於陵侯、太仆侯昱等人也上表章,说马援确实运回过一车珍稀之物。刘秀一听,龙颜大怒。马援的家人不知皇帝为何如此震怒,不知马援犯了何罪,惶惧不已。马援的尸体运回,不敢埋到祖上坟地,只在京城郊野买了点薄地,草草葬之。马援的宾客故旧,也吓得不敢到马家去吊唁,景况十分凄凉。葬完马援后,马援的侄儿马严和马援的妻子儿女跪到朝廷向皇帝请罪。刘秀拿出朝臣们参劾的奏章给他们看,马援夫人才知道事情原委,先后六次向皇帝上书,陈述冤情,言辞十分凄切。刘秀这才下诏厚葬马援。
一车薏苡果,何以让马援差点尸骨葬野?细读《资治通鉴》和《后汉书·马援列传》,认真分析,发人深省。
首先,我感到是因为那时的官场环境。西汉末年,汉朝廷已经十分腐乱,各级官吏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搜括到的财物下级送上级、轻臣送重臣,大臣之间也是你送我我送你,成了一种官场常态。王莽篡权后,为了笼络官场人心,更加放任朝臣贪墨。在这样一种官场风气中,看到征战交趾凯旋班师的马援,拉了满满一车东西,朝臣们当然认为是珍稀宝物。既然满满一车,自己分到一点,再正常不过,而一点都没有分到,又当然十分不正常。所以,朝臣们眼里盯着,心里记着,牙齿咬着,一等到有机会,当然要到皇帝那说道说道,而此时的马援又刚刚因为征战武陵五溪蛮不利,被刘秀责问,再看到大臣们的参奏,刘秀当然要“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其次,除了这官场大背景外,还有马援自己的行世风格。马家是西汉名将赵奢的后裔,代代都沐皇恩。王莽篡位后,把马援的几位兄长一个个提拔到二千石以上的高位。马援没有走兄长们的路,而是独身到大西北,大搞游牧,发了大财。“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奴耳。”发财后的马援,不当守财奴,撒金施舍,赈济贫民。后来马援因敬佩刘秀,接受刘秀征召,“堆米为山”帮助刘秀分析征战隗嚣形势,取得重大胜利后,马援成了朝廷重臣,但为人处世的风格依然,有什么宝物都喜欢与大家分享。而这一次拉了满满一车“宝物”却独吞了,周围的朝臣们能没有意见吗?
一代名将马援差点尸骨葬野,给我们的启示有三:一是纯洁官场风气,既是国家政治之要,也是官员立身之要。中央八项规定,十个不准,可谓以史为鉴。二是官位越高,权力越重,越要一尘不染,就是薏苡也是车拉不得的。三是越是能力强、贡献大,越要低调做人。薏苡能对马援产生如此大的危害力,是因为马援平定陇西、抚平羌乱、二平岭南,功勋卓著,而马援高调处之,难免谗言之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