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阅读变成“拍照打卡喝咖啡”

2022年0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 许民彤

据报道:最近高晓松的“晓书馆”开到南京,吸引了不少文艺青年前去打卡,一周内的预约都是满的。高晓松的“晓书馆”,定位是公益图书馆,但在不少读者心目中,它还是和南京的先锋书店一样,都属于网红文学场所。

对于网红书店,我们读者熟知的有:闹中取静的香港诚品、苏州诚品、成都方所、言几又、上海钟书阁、南京先锋书店等等。南京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店,比如24小时没有店员、自助买单的“一间很小的书店”;以虫子为主题的先锋虫子书店,“我们心灵相通,我们彼此相爱,我们能够交流。我替它们说话,它们为我歌唱”……

如今的网红书店,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尤其为一些文艺青年所青睐,在于这些网红书店的高颜值,以其独特的设计感吸引人们去打卡,它们还提供各种交流讲座、互动,以及文创、咖啡等休闲方式。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了“网红书店”,网红书店正在引领人们的文化消费生活潮流,以至于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有读者说:“每次来南京,都想去先锋逛逛,这里成了我对南京最最执念的地方。”网红书店正在变成读书界的一个热门事件,一种时尚潮流。

但事实上,实体人文书店的境遇却颇令人忧虑。最近有文化新闻报道说,单向街书店爱琴海店宣布撤店倒计时;读库贴出紧急甩卖通知,因顺义库房要紧急搬迁;老书虫北京三里屯店宣布关店;台北诚品敦南店宣布,由于租约到期,将关闭。有读者为此十分感叹惋惜,“浪潮抵岸碎得面目全非,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彼岸,连历史悠久的诚品书店也无法在这场水逆中幸免”,而且这还只是声势比较大的几波浪花,中途还有多少小书店如碎浪倾倒,破裂,无声无息……

而与此形成对照的,则是一些网红书店的流行走俏。现在的一些网红书店,人潮涌动,环境喧闹,人们来这里基本上变成了一种消费行为。据说在香港诚品书店,珍珠奶茶的营业额,是畅销书的70倍。有读者说:“小时候最爱去新华书店,一待就是大半天,捧一本书席地而坐就能津津有味读完。但当下热衷于去这些风格各异的网红书店打卡,可能是去遛娃,也可能是去听名人分享,或者就是和好友闺蜜一起喝茶聊天,倒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真正坐下来好好读一本书。”很多人去网红书店仅仅是消费和休闲。更有读者认为,网红书店,正在毁掉年轻人,“你到底是去拍照、打卡、遛娃、买文创、喝咖啡……还是,去看书的?”

去网红书店“打卡”,这为文艺青年所热衷。所谓“打卡”,往往是指对某种坚持事宜或态度的记录。这种行为只意味着两件事:第一,这个圈层信息中热议的地方我来过了;第二,我拍图或我录视频验证了,并且我在圈子中上传了。打卡,简单来说仅仅是“我看到、我来过、我拍过、我走了”……

可以说,在这样的网红文学场所,这样的网红书店,阅读行为已经变得越来越时尚化、形式化、商业化乃至行为艺术化,而这一切,有可能正在使我们远离阅读的本质,失却了读书的真实精神。

在读者心中,世上最安宁的地方莫过于书店;世上最能令人沉浸沉醉的地方,也莫过于一处美丽的书屋。每个人心中都存有属于自己的难忘的书店风景;每一家书店都是阅读者心中的栖息地。悠悠飘出的书香,安静阅读的神情,自由专注的阅读氛围,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还有那心仪已久的好书……这才是书店的最美之处,是每一个读者紧紧依恋的精神家园。

所以,如今到网红书店的来访者,基本上不是为了阅读而来,更多的是去拍照、打卡、遛娃、买文创、喝咖啡,把阅读行为变成了打卡行为,“刷存在感”,这已使书店完全失去了阅读、沉思、安妥心灵的精神和文化价值……

如此一派浮躁、喧嚣的熙来攘往中,阅读不是内在需求,而是时尚生活里的行为秀,手机镜头里的晒姿态。阅读,并非哪一种流行的“热”、哪一种时尚文化所促成,它也非一种浮躁、喧嚣的流行行为,而说到底,它只是精神和心灵的自觉行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