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花蕾
编者按:自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爆红,一代又一代写手投身网络文学创作,在网络文学创作兴起的同时,网络文学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日前,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专家、中国作家网副主编马季回到镇江,举行其网络长篇历史小说《大海商》创作分享会。如何与网络文学共同成长?网络文学研究现状怎样?镇江网络文学创作前景如何?这些问题在记者与马季的长谈中都可略窥一二。
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第一人
在2009年调入中国作协机关从事网络文学组织和研究工作之前,马季的本职工作一直是文学期刊编辑,《金山》《作家》《长篇小说选刊》……文学编辑的身份,加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业余创作,让他对中国当代文学近30年的发展有着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知。从事编辑20多年,从乡村作者到当代文学大师马季都有过接触,对文学在基层和顶层的状况都有所了解。他写诗,写短篇小说,写文学评论,可以说是一直浸淫在传统文学的环境里。
马季开始关注网络文学,应该是起源于世纪之交《作家》杂志和四家文学期刊联手搞“联网四重奏”活动,目的是为了发现文学新人。当时网络文学刚刚萌芽,马季到网上寻找有潜力的作者,一头扎进去就再也没有出来。当时的“榕树下”和“红袖添香”非常活跃,后来是“天涯社区”和“新浪读书”,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今何在的《悟空传》和江南的《此间的少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还有宁财神、李寻欢、邢育森等人的一些短篇小说。2003年之后出现的《缥邈之旅》《诛仙》《小兵传奇》等作品,让他对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新的看法。
多年来致力网络文学研究,马季先后创作出版了《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十年史》《从传承到重塑》《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网开一面看文学》等网络文学研究专著6部,发表的文章不少于500篇,并于2008年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11届优秀成果奖,2015年获江苏省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2020年获中国文联“啄木鸟杯”文艺评论奖。他也被称为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第一人,
研究之余,马季2015年开始在中文在线17K小说网发表网络小说,《大明才子风云录》《大海商》姊妹篇,还有一部小长篇《大明边城》,通过创作实践进一步体会网络文学产生的全部过程,这让马季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认识了网络文学,研究创作互相促进。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008年《长篇小说选刊》组织举办了“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意在通过评审和互动,让主流文学界全面了解网络文学现状,约请了包括《人民文学》《收获》《中国作家》《当代》《十月》《钟山》《作家》《花城》等全国20家期刊的资深编辑审读网络文学作品,这个活动对网络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网络文学主流化打下了基础。
中国网络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8年到2008年,网络文学用十年时间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这十年业界称为PC端网络文学,主要在电脑上阅读,创作成果丰硕,其中有大家熟知的《七月与安生》《诛仙》《鬼吹灯》《盗墓笔记》《后宫·甄嬛传》《庆余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杜拉拉升职记》《明朝那些事儿》《大江大河》《何以笙箫默》《琅琊榜》《山楂树之恋》等作品。第二阶段从2009年到2014年,业界称为移动端网络文学,主要是通过手机阅读,超级长篇小说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流量成为网文关键词。这一阶段网络文学的创作之路宽阔了许多,出现了类型多元化的格局,比如工业文《材料帝国》,悬疑文《无证之罪》,都市文《南方有乔木》《欢乐颂》《庶女攻略》等。网文IP得到迅速发展。第三阶段从2015年至今,网络文学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逐渐向主流化方向发展,传统文学界对网络文学也有了新的认识,各地纷纷成立了网络文学组织机构,网络作家不再是孤立的写作者。这一时期的作品出现了向现实回归的迹象,提出了“硬核”这个概念,这其实是和传统文学“源于生活”是一个意思,虽然想象力天马行空,作品的细节却必须经得住推敲,这也是文学经典化的必由之路。比如《大医凌然》《朝阳警事》《浩荡》《冰刃之上》《大国重工》《网络英雄传》等,这些作品不仅网络特征鲜明,还具备了传统文学的特质。
马季认为目前中国的网络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领先的位置,形成了对外输出,这是文化上的战略性胜利。网络文学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第二次文学高峰,这次起航将会是国际航程,要出海,要完成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重要使命。目前在日韩、南亚地区,中国网络文学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北美地区也开始有所斩获。全球大众文艺竞争,就互联网这个阵地而言,中国走在了前面,这和网络文学的快速成长是分不开的。而网络文学若想产生经典作品,留得下、传得开,还需假以时日。
镇江网络文学发展成绩耀眼
镇江这些年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者,在全国地级城市里是排在前列的,即使在江苏这样的重镇成绩也十分耀眼:我市已有三位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协,省作协之所以同意在镇江设立“江苏网络作家村”就是对镇江网络文学发展最好的肯定。就女频而言,镇江有天下归元、蓝色狮、冬雪晚晴等一批顶级作者,特别是天下归元,目前是江苏网文界的当家花旦,在全国也是前三的位置,她的作品从《扶摇皇后》到《山河盛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不仅在线阅读成绩斐然,IP改编也是当之无愧的头部大神。蓝色狮的《锦衣之下》,冬雪晚晴的《红楼遗梦》,苏静初的《负春风》,凿壁小妖的《死亡性插图》,风行烈的《傲风》,嫣离的《锦绣烟云荣华碎》,懒水的《若相惜》等都是产生了一定影响力的作品。男频相对弱一些,但也具备了一定实力,去年加入中国作协的情殇孤月凭借《儒武争锋》立足网络文坛,成为江苏作协签约作家;获“2017全网轻小说第一人”称号的醉卧笑伊人以《变身路人女主》等作品在二次元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
对于有志于投身网络文学创作的作者,网络作家和研究者们的建议仍然首先是多读,优秀传统文学作品阅读的必修课必不可少,再去读好的网络文学作品,根据自己喜欢的类型选择一下,多读一些猫腻、爱潜水的乌贼、月关、天下归元、丁墨、希行等作者的作品,然后就是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领域去深耕,不要看那个领域小,越小越好把握,只要钻得深,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的想法,就能吸引你的读者。有了读者,也就有了你的文学天地。
记者短评 追文需自控,千万防沉迷
2013年采访作家叶辛的时候曾问过他对网络小说的看法,他说曾经应邀去参观过盛大总部,接待他的高层告诉了他集团当年更新的网络小说的数据,他算了一下,他看一辈子都无法看完。叶辛说他相信里面一定有金子,但是泥沙俱下也是现实,他没有能力从中沙里淘金把它选出来,只能等岁月将它们沉淀下来。
几年前曾看到一则新闻,说美国小伙凯文·卡扎德读了半年中国网络小说后,成功地戒掉了毒瘾,这条有点搞笑无法考据真伪的新闻说他每天在三个翻译网站同时追更15部中国网络小说,满脑子想的都是小说,忘了吸毒……网友开玩笑说你已经沾上了新型毒瘾。
的确,网络小说和游戏刷剧一样,很容易让人上瘾。十几年前在初次接触网络小说时,我也曾经有过几次彻夜追文的经历,对健康和正常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而沉迷追文的用户特别是学生,也并不少见。数字时代,海量选择面前,一个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作为一个产业,我国现在每年生产的网络小说字数惊人,这么多作品,可以说从方方面面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作品质量当然也是鱼龙混杂。所以和游戏剧集等大众文化一样,网络小说适当看看就行,千万不能沉迷,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