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翔
浙江省酝酿了近一年的一盘大棋落子了。2月23日,浙江省发改委公布全省首批11个“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阅读相关文件及新闻报道,浙江这盘棋的开局,至少告诉了我们三个启示。
其一,文旅产业不再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配菜,大潮之中,已然成为当前谋划发展的不可遏制的爆发点,是上接天、下接地的一个产业。
上接天,可以看一段时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的几个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内循环、需求侧管理……中央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尤其是十四五规划的一些新提法,充分彰显了我们所处时代的深刻变化——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下接地,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内容,落到人民群众的角度,就是高品质生活。如是,文旅产业的重要责任自然显现。
也所以,我们看到,浙江的“千年古城”复兴计划不再只是文旅部门及相关企业关起门来办的事儿,它已然见诸于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更见诸于《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闻报道,浙江希望通过此举,将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千年古城”打造成为新型城镇化和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工程的“新名片”。
其二,好资源必须要能讲出好故事,粗放式拼资源的文旅发展已经成为过去,单以资源论英雄的时代也已经过去,内容为王和生活方式的打造才是提升区域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关键。
“千年古城”复兴计划中就有如是一段:系统保护和修复古城的城市肌理、历史街巷、码头埠头、古井古桥、古寺古塔、古道古树等历史遗存,挖掘其商埠、诗路、名人、书院、宗教、美食等特色文化,塑造特色鲜明的古城文化品牌,同时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探索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特色产业竞争优势。
“内容为王、生活为王”在我们身边就有成功案例。宝华山脚下的千华古村,说实话,不过是新建的仿古村落。但它有内容、有生活,把那些现代人在书本里熟悉、现实中陌生的民俗聚拢到一起。沿街过去,有耍猴、吹糖人、木偶戏,有杂技、魔术、戏曲,仿佛就是早年间各地庙会的大杂烩。而村落的后半部,则是酒吧民宿和湖光山色美景的生活。这内容并不“高雅”,这策划也挺“简单”,但千华古村依然火了。这恰是在告诉我们,只要有心去做、用心去做,哪怕开始阶段并不是那么“高大上”,走对了路,就能够起步发展。
其三,简单的占山为王、单打独斗已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必须战略先行,先有顶层设计、先从战略层面解决定位与突破方向的问题。
新时代的文旅产业,已然不能够单纯就旅游而说旅游,而是通过全域旅游实现全空间拓展、全季节体验、全过程服务、全民参与及全产业融合;同时还要具备人才支撑、交通支撑、大项目支撑及金融支撑;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还必须全面统筹考虑所有的关联因素,如: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与新的社会需求相结合、与良好的商业模式相结合、与互联网相结合等。著名策划专家王志纲观察与实践国内多个城市的文旅项目后,总结提出:凡是做得好的城市,都有一个明确的思维——“四划”,即谋划、策划、规划、计划。
事实上,浙江省的古城开发复兴,地方早就在“鸭子划水,各自努力”。去年5月,浙江26个古城代表还聚集宁波慈城,共商古城复兴路径。但既然上升到了“上接天、下接地”,上升到了战略层面,就必然有战略思维。也所以,“千年古城”复兴终成为了浙江省级规模的一盘大棋局。
曾经,“特色小镇”在浙江发轫;而今,又是浙江,“千年古城”复兴再起新潮。如是,我们应思考的当不只是上述这三个启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