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诗语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名誉会长段怀清在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正则讲坛”,以“文学的标准”与“文学的伟大价值”为题作《赛珍珠的小说中国》新书首发分享,吸引了100多名高校师生和文学爱好者参加。
段怀清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代文学、比较文学及国际汉学,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四大民间传说,著有《白璧德与中国文化》《(中国评论)与晚清中英文学交流》等。在读书报告会上,段怀清教授将深刻的学术思想用平实优雅的语言娓娓道来,讲述了赛珍珠如何以文学的方式带领读者体验小说中国。他认为判断一种读物是否为文学,需要借用文学标准,但文学的伟大价值“不能仅仅用文学的标准来测定”。在文学标准与文学的伟大价值之间的距离,“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一种社会的审美与精神活动的广度、厚度与高度。”而赛珍珠的作品《大地》,也正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点。
在镇江度过童年与少年时代的赛珍珠用她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端,怀着对中国与中国人民的拳拳深情,向西方世界讲述了许多动听的中国故事。在过去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成千上万的西方读者正是因为赛珍珠及其中国小说,才开始走近中国、试图了解中国。段怀清的新作《赛珍珠的小说中国》,在赛珍珠的故乡的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文学、小说的侧面切入赛珍珠与现代中国的关系,以赛珍珠著作为背景集中展现了这位挚爱中国大地的诺奖女作家写作缘由。
市赛珍珠研究会副秘书长裴伟介绍,与以往赛珍珠研究书籍相比,这是国内第一本有关赛珍珠研究的学者个人随笔集,12篇论文,10篇札记共21万字汇集了作者“沉潜深入、体大虑精”的科研成果,是一本专题性、集束式、人物生平与文本研究并重,历史厚度与学理深度兼具的学术著作。作者秉持原创、实证、融合、拓新的学术态度,为新时代中国赛珍珠研究打开了一扇门。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魏兰表示,这本著作再一次提醒中国读者:百年之前,一个美国的女性以她的小说,承载了她对中国人的那一份关注,以一份入乡随俗的认同来展现、推介,将中国人的生活图画、命运终局告知世界。作为读者,可以和作者一起感念文学对人的生存与命运的揭示、理解以及恻隐情怀,感念《赛珍珠的小说中国》中浸淫的浓浓人学潜韵。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张春蕾认为,段怀清的赛珍珠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善于将赛珍珠的中国书写放在一个宏阔的视野中,在同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同类文学的比较中,对赛珍珠的独特价值和文学地位进行总结;二是他善于从细节处发现问题,从赛珍珠早期小说创作的互文性特点、《亚洲》杂志刊载的赛珍珠作品中的“图像书写”与“文字书写”相互诠释等方面,抓住赛珍珠写作的一些特征,体现出研究者发现问题的敏锐目光。
专家们还指出,段怀清的这部著作有不少赛珍珠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如揭示出“迄今所发现的赛珍珠最早一篇小说”《当爱来临的时候》,认为这篇小说标示出赛珍珠早期小说创作的时间起点及原初面貌,拉开了“中国叙事”系列著作的序幕。这篇小说在赛研史上首次露面,是赛珍珠发表的第一篇虚构文学,故事以19、20世纪之交时期的镇江租界为背景,映射出赛珍珠本人特殊的青春阅历,反映了斯时斯地尖锐的文化冲突。再如《大地是怎么变成〈大地〉的》,作者综合报刊史料,发现了卜凯师生的调查统计为赛珍珠的“大地”书写提供了充分、详实甚至是科学的信息支持,认为“《儿子们》则更多来自赛珍珠阅读《水浒》的经验,以及对镇江周边一带匪患与历史传说的想象与再创作”。此著还发现赛珍珠本人翻译、金陵大学学生邵仲香原著的《老王的老牛》其中描写的地带就是丹徒高资,这不仅让读者有了亲切感,更重要的是为赛珍珠创作寻源与镇江元素提供了“实证”,丰富了对近代镇江城乡大地,特别是山水名区、江防要镇高资的认识。再如《人民:赛珍珠1944年的思想关键词》一文还探讨了赛珍珠的人民观,“她一直坚信国家是属于人民的,或者说只有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才真正成为人民的国家,并从文学、公共言论以及政治活动等各方面致力于为实现上述信念而不懈努力”,这些都是赛珍珠研究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创造。
面对热情真诚的镇江读者,段怀清教授感慨,镇江读者正在把他们对于赛珍珠及其文学的关注热爱,扩展到对于赛珍珠研究成果的留意关注上。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转变,它显示出镇江的文化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是一个更让人鼓舞和期待的阶段。希望赛珍珠这张文化名片,真正能和镇江市民的阅读生活和文化修养融合在一起,通过赛珍珠的文学,进一步深化我们和脚下这一片土地间的情感关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