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左手新闻,右手文学

2022年0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 滕建锋

在新中国初期的作家群中,有许多人都有着编辑记者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有的从编辑记者逐步转为专业作家,如杜鹏程、闻捷等,有的则是已经在文学界声名卓著后转岗副刊编辑,如为人熟知的孙犁。而袁鹰则不同——虽然他们都同样巍巍立于文学史的长河中——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新闻单位工作,始终战斗在编辑、记者的岗位上,左手新闻,右手文学,但这种“业余式”的写作却留下诸多熠熠生辉的不朽篇章。因而袁鹰对于报人尤其是副刊编辑,绝不仅仅是课文《井冈翠竹》的作者,有着更多的天然亲近感。

袁鹰原名田复春、田钟洛,江苏淮安人,1924年生,祖父田毓璠为光绪进士,曾先后任安徽宁国、太和知县,六安知州。父亲田鋆长期服务于金融界,能诗文。袁鹰幼年时随祖父左右,读唐诗、学对联,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1934年,袁鹰随家人迁往杭州,1943年考入之江大学。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世界晨报》当记者,1947年任《联合晚报》副刊编辑,1948年在编辑《新文丛》杂志的同时任《新民报》记者、编辑。上海解放后参加了《解放日报》的筹备工作。1952年调任《人民日报》,先后任文艺部编辑、副主任、主任等。袁鹰一生著作等身,在此只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创作进行梳理。

袁鹰早期投入了大量创作精力在儿童文学领域,1953年发表的《寄到汤姆斯河区的诗》、1960年发表《刘文学》等诗歌都先后获得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先后出版了多本儿童文学作品。1952年10月,华东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袁鹰的儿童文学《丁丁游历北京城》,杨永清插图,此书“写的是上海的少年儿童队员丁丁,在暑假里去游历北京城的故事”,通过游览首都名胜古迹,见闻新人新事。

1955年10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袁鹰的儿童诗集《篝火燃烧的时候》,收入诗歌16首。初版绘图严个凡,装帧杨文艺,封面是林间篝火孩子们围坐听歌的场景。1964年7印本有很大的改变,虽然取的还是林间围坐篝火的意境,在总体上观感抽象了许多。绘图毛用坤、装帧陈清之,诗歌增加了几乎一倍,分为三辑。这里必须特意提一下是第三辑“美国儿歌”中的最后一篇为《在美国,有一个孩子被杀死了》,1958年3月少年儿童出版社以此为名出版了袁鹰诗集,“美国儿歌”一辑的大部分作品均收入其中。苗地绘图,范一辛装帧。

1957年9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儿童诗集《彩色的幻想》,苓钧插图。1958年11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儿童诗《我也要戴红领巾》,邵国寰绘图,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补充读物。1962年2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儿歌集《唱一唱北京》,水青画,亦为低年级注音读物。1959年7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儿童诗《保卫红领巾》,共包括长短诗二十首,杨永青插图,诗集扉页作者有言“谨以此册小诗献给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十周年”。1961年3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儿童诗《五封信》,乐小英绘图,也是注音本低年级儿童文艺读物。

1959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袁鹰的《寄到汤姆斯河区的诗》,此书为多次提及的所谓“建国十周年献礼本”,分精简装,装帧统一不细叙。但内容却可一说,全书分“保卫红领巾”“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四十八颗心”三辑,收入诗歌30首,选自此前已出版的儿童诗集,可谓袁鹰早期儿童诗歌精选本。

1964年9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儿童诗《在毛主席身边长大》,封面设计杨永青,插图卢炳炎。扉页“内容提要”可移录:“这本诗集分两组。第一组是歌颂英雄烈士的,他告诉我们不仅要纪念烈士,更重要的是学习革命烈士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沿着他们的道路前进。第二组诗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心愿——做一个革命的接班人。这些诗,有很多是适合少年儿童朗诵的。诗集里的《革命接班人》,从前发表时原名叫《江城》。《保卫红领巾》曾收在1959年7月我社出版的《保卫红领巾》一书中,因该书多年未再版,因此又收在这个诗集中。”

1956年秋,袁鹰到越南访问了50天,回国后创作出版了两部作品。一是1958年4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随笔集《红河南北》,收文20篇,同时还收有多幅当年越南的风土人情老照片以及中国作家与越南作家的合影,弥足珍贵。二是1958年8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胡伯伯向你们问好》,用从越南来信的方式,向少年读者介绍越南,亲切可读,封面上方主图为胡志明接见两位少先队员的画面。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后,袁鹰开始逐步转向散文创作,并以其感情热烈奔放、文笔清丽细腻的特色而广为读者喜爱。1956年3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袁鹰的《第一个火花》,“内容提要”说得明白:“这是一本人物故事集,共收集了八篇文章。这里有:培养祖国花朵的少先队辅导员,有从水里抢救两个小孩的“活的罗盛教”。有积极钻研、刻苦自学,从初中生成为技术员,从一个十四岁的小兵成为科学工作者的故事,也有在自己平凡岗位上,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和辛勤的劳动,为祖国节约财富和作出贡献的设计员和航标员。

1960年6月,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个春天》,可以算作袁鹰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散文集,书名取自开篇文章,写的是1959年的春天,也就是共和国的第十个春天。而要着重说明和推荐的是1963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风帆》,这是袁鹰早期散文的代表作。首印30000册,分“山川人物、风帆小集、心潮曲、天涯若比邻”4辑,共54篇,名篇《青山翠竹》《筏子》《白杨》《小站》出自第一、二辑。封面画缪印堂,装饰画缪印堂、柳成荫。移录扉页“内容说明”如次:“这是作者近年来的散文集。这五十多篇散文里,有描写祖国各地山川人物的报告文学和游记;有抚今追昔、鼓舞革命情怀的杂感;有抒情写意的小品;另有一部分是对阿尔巴尼亚、越南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歌颂。全书文笔清丽,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

1979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风帆》,版权页上有一小段文字,说明选篇上“作了较大增减,增加了三十余篇,减去十二篇,文字上也小有修改”。封面装饰图徐启雄。其实两个版本封面设计者不同,但书名均为手写体,不过从左下移到右上;画面均为帆船航行于水面,后者多了飞翔的海鸥,且均为淡蓝色衬底,可以说两个版本在总体设计理念和意象上其实是一致的。

1960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袁鹰诗集《江湖集》,分“大江东去、江湖漫步、红河波浪、在旧中国的土地上”四辑,共37首诗歌,另有一篇后记。李可染、李琦插画,封面即李可染的《青山万重》。另外,袁鹰还和闻捷先后合著出版了诗集《花环》和散文集《非洲的火炬》,此前有文,不再赘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