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与镇江

2022年0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唐清诗

我与镇江的故事大概是从那一天开始的。

2020年8月21日,天津。在滨江道街角的麦当劳里,我两手捧着手机,贴在胸口,闭上眼睛,近乎祈祷一样的虔诚。“咚,咚,咚”,笃定而坚定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那是我因紧张而发出的心跳声。命运之神会眷顾我吗?我的未来到底在哪里?19点整,我忐忑地登进天津招考网的页面,颤抖着输入准考证号,反复检查默诵。我深呼吸,手指悬在“查询”上方。良久,郑重地按下去。

屏幕上的字映入眼帘的时候,我没有如预期那样牵起嘴角。我先是一愣,而后感觉心猛地一沉,很久才回过神来:我失望了!

没想到,我与镇江的初次相遇竟会是这样的场面。无奈、悲伤、心酸,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使我不能理智地判断。当时我只是模糊地知道,镇江是一个离我家很遥远的地方,一个陌生的地方。

“镇江挺好的,距离南京很近,而且是个安静的小城,很适合学习。”“就是呀,而且南方水土养人……”爸妈的声音从前方传来,看似闲聊,实则是有意讲给我听。我没搭话,话题就这样终止了。坐在车后座上,我的目光穿过窗子,落在远处的盐碱滩上红色的抽油机上。不一会儿,眼睛酸胀得要命,眼泪很快地流下来,在我的牛仔裤上开出了两朵深色的花。我赶忙用手拭泪,但越拭越多,索性闭了眼,任泪流。

“玫儿,看哪,是长江!”妈妈兴奋地叫醒睡着的我。不知何时,我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于是,我揉了揉眼,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向窗外。窗外好似换了人间,万物都着了一层鲜艳的色彩,仿佛我的眼睛自动为眼前的图景开了一个“鲜明”的滤镜,使得面前的万物都发着光。

青山、绿水、红花、灰瓦、白墙、木门,一个婉约柔媚的江南就这样款款而来。我如同台下看戏的人,被面容姣好,身着罗裙的女子深深吸引,无法自拔。“这就是江南吗?”我目不转睛,心内早已被融化得几乎滴出水来,表面上仍旧努力维持着无动于衷的木然,不想那么快便“叛变”家乡,缴械投降。“咳,不就是水吗,咱们家也有呀!”我撇撇嘴,假装不以为然。这时,在阳光的照耀下,长江水的粼粼波光忽然闪动起来,如漫天星光倒映在水中,仿佛故意要引起我的主意,证明我的有眼无珠。我轻笑了一下,心下荡漾起一片温柔,此前心中笼罩着的荫翳不知何时散去了。

说起来,像是某种冥冥之中的注定。

我家在天津的大港,而距离天津大港一千公里以外的镇江也有一个叫大港的地方。“大概是老天爷知道你从未远离家乡独自生活,把家给你搬过去了呢!”来镇江之前,小姨打趣我。当时的我并未在意,在独自坐在去往西津渡的公交车上,这句话倏然在耳畔响起。在公交车的颠簸中,我一寸一寸地展开了对这个陌生城市的探索。

镇江其实和我的家乡很像。小到街边店铺的排列,居民安逸闲适的生活状态,大到城市的浓浓人情味儿和温婉大方的城市气质。沉稳谦谨,宽厚大方,心胸开阔到仿佛可以容纳万事万物。她们从不标榜自己的身份追名逐利,反而默默为她的居民提供便利。尤其是对异乡人格外包容,温柔以对,倾囊相助。这让我在丝丝缕缕的温情和关怀中消解了初来乍到的局促和生疏。“镇江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温热的。”我触摸着西津渡的古城墙,暗想。巨大的砖石被太阳晒得暖暖的,热度透过指尖,直达心底。

月夜。我坐着从西津渡返回学校的公交车,打量着夜色中这个陌生的城市。我看着车子驶过一条又一条我不认识的街道,默默搂紧了手中的背包。忽然,学校的大门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雀跃着跳下车,奔向它。那一刻,在这个数月前还未曾谋面的城市里,我头一次感到心安,那是家的感觉。“谢谢你送我到这里,我到家啦。”隔着大学的校门,我冲天上皎洁的月挥挥手。走在镇江的月夜中,我感到无比安心。

我想,这大抵便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