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翔
经过了2020年的春节档集体撤档,经过了178天影城的暂时休业,2021年春节档注定不平凡。截至2月17日(大年初六)晚10点,2021年中国电影春节档的总票房已经突破78亿元,成为“史上最强春节档”。其中,《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焕英》二马争先,票房分别超35亿元和27亿元。而凭借这两部电影,陈思诚成为中国首位百亿票房导演,贾玲成为中国票房最高女导演,沈腾也成为中国票房最高男演员。
两部电影,都看了。不谈电影内容、影片质量,那是文化人的事儿。从一个经济俗人的角度,笔者却感觉出另外一丝丝有趣之处,这《唐探3》和《李焕英》,分明是代表了两条电影发展路线。
先说《唐探3》。绝对的高开低走,有评论:“一部合格的春节档商业电影,不过由于前期预期和关注度太高,没能承接住期待,反倒被口碑反噬,致使豆瓣评分一降再降。”经济类媒体《正和岛》则有一篇另类的影评《从〈唐探3〉的探索,看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文中如是说道:“中国电影行业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打造出一个跟好莱坞一样,甚至超过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体系……《唐探3》在这一方面的探索尤其值得人们注意。”具体则有:“如果说此前我国影视制作产业化水平难以支撑庞大的系列IP开发,但以《唐探3》为产业化拐点,《唐探》系列有望完成影剧联动、实现全方位产业化的IP开发。确实,从《唐探1》到《唐探2》,再到《唐探》网剧在爱奇艺上线,唐探宇宙已然自成一体,而这种系列电影的开发其实就是电影工业趋于成熟的一个标志。”此外,还有《唐探3》展示出更宏大的历史视野、价值追求和为中国电影国际化所做的准备和铺垫,文章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再说《李焕英》。事实上,单看电影的前100分钟,这只能算是喜剧电影的常见模式、常规套路,甚至,搞笑有些尴尬,是一个幻想在穿越中弥补遗憾的故事。但电影后20分钟所开的脑洞,一下子把故事升华了,就像突如其来的一记戳心拳,足以刺痛所有观众的心。屏幕上喷薄而出的母女情感,激发出豆瓣上那条高赞评论:“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爱更爱更爱你。”也所以,业内人士评论:《你好,李焕英》有明显短板,但优势够明显,让其有了不错的口碑基础。在最近一档综艺节目里,贾玲说:“我认为这部电影对得起我对我妈妈的感情。我把心掏出来了,给你们看。”正是因为情感真挚,所以电影动人。同样因为真挚,瑕不掩瑜,让许多影迷都忍不住打下高分,也造就了《李焕英》在春节档后半程的完美逆袭。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一份情感,让贾玲在这部电影中倾注了心血。2016年的同名小品,已然被誉为“贾玲的封神之作”“千禧年后最棒的小品之一”,赚得无数观众的眼泪。而为了将原本时长仅20分钟的小品改成长达两小时的电影,贾玲又做了大量的改编,打磨了三年多时间,几乎重写了整个剧本。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曾将“工匠活动”(craftsmanship)抽象表述为“一种持久的、基本的人性冲动,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去好好工作的欲望。”如是再看贾玲与《李焕英》,这分明是工匠精神在一部电影中的最佳体现。
对,电影的工业化与工匠精神,这就是《唐探3》和《李焕英》票房对决背后的另一个重要意义。人民日报2018年曾有评论,恰是说《电影工业化与工匠精神》。不多说,只引述一句话:“工业化与工匠精神表面上看似乎互相矛盾,但业内人士认为,说到底,这二者是互相成就的。”诠释这句话,则有另一篇经济类文章可以侧面解读,《浙商》记者专访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题目为《追求有灵魂的工业化》。
如是,《唐探3》和《李焕英》都挺好,也都还需要再上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