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建锋
谈到红色文学,有一部作品虽然不长,但不能不提及,那就是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提起《小兵张嘎》,年长一点的读者可能更多地会想起1963年崔嵬、欧阳红樱联合执导的电影,年轻一点的则可能更多地想到2004年徐耿执导、谢孟伟主演的电视剧,而作为这些影视作品的基础,小说《小兵张嘎》却消失在了很多人的视野里。
徐光耀,原名徐玉振,1925年2月出生在河北雄县,1938年参加八路军并入党,经历过无数枪林弹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但徐光耀在战斗中见缝插针读书学习、阅读文学名著,文化水平提升很快,并逐步以“越风”为笔名在《冀中导报》《火线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后又成为宣传干事、随军记者,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957年,徐光耀被打成右派,到河北保定进行劳动改造,正在这一段苦闷的日子里,他创作出了《小兵张嘎》,最初是以电影剧本形式,中途改为创作小说。1961年秋,徐光耀右派分子摘帽,偶遇前来保定组稿的《河北文艺》编辑张庆田,便拿出了《小兵张嘎》小说稿,很快小说得以发表在《河北文艺》11月、12月的合刊号上,后来还在《北京晚报》进行了连载。
1962年5月,《小兵张嘎》小说单行本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林锴插图,封面图中戴着头巾、浓眉大眼的形象也几乎圈定了后来影视作品中嘎子的基本模样。1964年4月《小兵张嘎》第二版改为吴文渊插图,封面是正幅大图铺满,嘎子没有戴头巾,叉腰站在芦苇荡,手持驳壳枪,非常神气。实际上,《小兵张嘎》面世后深受欢迎,相继被再版或重印20多次,发行逾百万册,成为我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同时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1963年《小兵张嘎》还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出版发行,后又多次再版或被其他出版社改编发行。1964年6月,中国电影出版社又出版了徐光耀剧本《小兵张嘎》。整个版本印本系统十分繁复,非专业不能详叙也不必详叙。
《小兵张嘎》无疑是徐光耀的代表作,为他赢得了极高的文学地位,但他的成名作却是另一部长篇小说——《平原烈火》,而且《小兵张嘎》直接脱胎于《平原烈火》中所描写的一个叫“瞪眼虎”的小八路。《平原烈火》问世后社会反响也非常好,徐光耀也迅速走红,被选送到刚刚创立、由丁玲任所长的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深造,而徐光耀被打成右派就与不愿批斗丁玲有很大关系。1953年,徐光耀被吸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一些资料上说《平原烈火》最初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实不然。此书初版本应为1950年6月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版,入列文艺建设丛书,星光印刷厂承印,首印7000册。到当年12月的3印本,印量达15000册,封面未变,整幅画面铺满作为背景,书名著者印刷体平排。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从1951年5月的4印本开始的,印数15001-30000,由于早期印次也多标为版次,因而造成了一些叙述上的错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5月版《平原烈火》常标为北京第四版,封面是上下两条不同宽度的红色色块,色块内有浮雕画面,书名则竖排在中部左侧。再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多次再版重印此书,如所见1953年1月第四版,标1951年5月的版本为北京重印第一版,印50001-65000,封面改为方框白底的极简设计。再如1957年2月13次印本,则只标1951年5月第一版,此后诸多印本的版权页均按此标识,我颇疑心那些错误资料的出处也便在于此。1951年8月,三联书店并入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恢复独立建制,此期间三联书店一直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使用。而人民文学出版社则在1951年3月才成立,5月开始出书,第一本书即为《平原烈火》。
徐光耀被誉为文坛常青树,不仅在小说、散文领域卓有建树,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电影编剧家,除了《小兵张嘎》,他的《新兵马强》《望日莲》《乡亲们哪》等剧本也都拍摄成了影片。改革开放之后,徐光耀并没有躺在两部经典作品上睡大觉,而是依然笔耕不辍,先后创作出版了《少小灾星》《望日莲》《徐光耀小说选》等多部小说作品,还出版了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忘不死的河》等,2000年还获得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去年3月,徐光耀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还谈到《小兵张嘎》的连续再版,直言是最自豪的事,“很满意,很幸福”。这位老人每天坚持写日记,习惯性地把经历转化成文字,又把文字雕刻在心里,2015年7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徐光耀日记》,全十册。“嘎子之父”,永远年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