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复陂谣”告诉我们什么?

2022年0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滴石水

读《汉书卷八十四翟方进列传》,看到一则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意思是说:“毁坏鸿隙的是谁?是翟子威(即翟方进)。用什么来做饭?我只有豆子可吃,用什么来做汤?我只有芋根可食。世事反复无常理,鸿隙总会重兴起,若问是谁说此话?两只黄鹄告诉你。”搜集多种史料,弄清了这首童谣产生的原因。原来,翟方进家乡河南一带西汉时有很多湖泊,“郡以为饶”,人民住在这些湖泊周围,生活都比较富饶。汉成帝时期,由于多次发大水,“陂溢为害”,暴雨对湖泊周边地区形成了一定的水灾。时任宰相的翟方进和御史孔光等一批高官到这里视察灾情,“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翟方进上奏后下令,挖开湖泊堤埂,将湖水全部放掉,说这样不但今后省去了修建堤埂的费用,还可以填湖造田,造出众多良田。结果呢?破湖造田,严重破坏了大自然形成的环境,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灾难,造出的“良田”常常干旱无收,而百姓赖以生存的湖泊又都失去,备受苦难煎熬的百姓非常愤恨翟方进,就编了这首“复陂谣”儿歌去咒骂他。弄清这“复陂谣”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想很多。

山有山的脾气,水有水的性格。天地万物皆有各自的生存发展法则。大自然中自然形成的东西,往往都是短则数百年、长则数千上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积累而成的。千年万年累积而成的东西,应该是最合理最科学的东西。与之相比,人的一生是十分短暂的。尽管人类是最有智慧的,但几十年的智慧与数千数万年形成的规律比,非常渺小。但是,人类经常非常藐视那无声无言的自然规律,主载万物的头脑经常武断地对大自然指手划脚,“翟方进”们并不是汉代仅有,而且我感到历史越前进,“翟方进”们还越多,以至于发展到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地步。近年来,党中央一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尊重自然规律,严格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执法检查,开展一系列重大环境整治工程,我认为不仅是功在当代,关键是利在千秋。

翟方进可不是莽汉武夫,他是西汉王朝230年中屈指可数的名儒,被后世史家称之为“儒宗”的三人之一,一是汉初的叔孙通,一是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再一个就是汉成帝时期的这个翟方进了。“方进虽受‘穀梁’,然好《左氏传》、天文星历,其《左氏》则国师刘歆,星历则长安令田终术师也”,《汉书·翟方进列传》中的这些记载告诉我们,这是一位饱学之士。为何这样一位一代儒宗会做出毁堤造田祸害百姓的事情呢?搜遍史料,只有翟方进喜欢搞意识形态政治斗争、“不通政事”等文字记载,没有谁不承认他有学问,没有谁认为他是鱼肉百姓的昏臣。这就让我想到,再有学问的人,即使知识再渊博,在大自然这位大师面前,都应该只是小学生。世界万物奥妙无穷,人类只能不停地探索、发现、总结、归纳、认识、利用大自然的规律,而切不可傲视大自然形成的规律,随意去改变它,尤其是官位高、学识高的人,更应该成为敬重自然规律、善于运用发挥自然规律的典范。

“复陂谣”是受害百姓编的,班彪班固父子把它编进《汉书》,我想并不是“复陂谣”文字优美,是什么千古绝唱,而是想告诫后人,自然规律是不能轻易破坏的。破坏大自然,人类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而大自然报复人类,最受害的一定是广大平民百姓,我们通过各类媒体经常可以看到国际国内凡是违背自然规律、人为破坏大自然环境的,平民百姓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我们真心盼望“复陂谣”不是绝唱,但最好是绝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