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央视《大手牵小手》栏目走进三山中心小学,录制田歌号子;8月14日,53名来自台湾的青少年来到三山中心小学,了解和学习田歌文化……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同时,也让三山中心小学走出了一条乡村学校素质教育新路。
一直以来,艺术教育是三山中心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校素质教育的一个直观体现,更是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美育教育方向和实施人文艺术教育重要途径。为此,该校在艺术教育师资上力求“专”,日常管理力求“细”,特长培养力求“全”,致力构筑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让艺术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绽放出生命的华彩。
全面落实,艺术教育落地生根
三山中心小学有专任教师76人,艺术教师20人,其中专职艺术教师5人,兼职15人。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田歌、舞蹈、书法、绘画、剪纸和篆刻等艺术教育,并逐步形成以田歌和绘画艺术为主打的特色教育,其中以“丹徒田歌”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主打品牌。2012年,学校被授予首批“镇江市特色学校”称号;田歌《车水号子——数麻雀》获市文娱汇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田歌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此外,学校连续多年加大对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齐全的硬件设施,为艺术教育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目前学校拥有音乐教室2个,美术室2个,舞蹈房一个;音乐、美术、舞蹈准备室各1个,体育室和器材室各1个,严格按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和江苏省一类标准装备艺术专用功能室。
全程管理,艺术教育开枝散叶
学校坚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核心,坚持“艺术育德,潜移默化;艺术育智,健全人格;艺术育体,全面发展;艺术育美,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校长为主管,分管校长具体落实,教导处、德育处和总务处以及艺术教育骨干教师为主体的领导小组,以音美教师为主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
同时,学校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并制定一系列艺术教育管理制度。学校要求艺术教育工作年年有目标,月月有活动,班班有项目,人人有技能,以此来规划艺术教育的工作思路,落实艺术教育的工作途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不仅改变了师生的精神面貌,还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此外,学校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和艺术特色文化的营造,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牌子都会说话,给人以生活美的发现,直观美的享受,艺术美的熏陶。成功打造了艺术长廊、墙壁艺术、农耕文明馆和田歌艺术馆,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点燃了他们的艺术火花,为学生的艺术成长创设了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
全员参与,艺术教育满园花香
为了让学生在校园里能体现艺术的氛围和熏陶,学校每个月进行绘画、书法和田歌等艺术主题教育活动,要求所有学生参加。通过活动,挖掘在艺术上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培养,为艺术教育储备人才,打造队伍,培养梯队。
目前,学校开设的艺术社团包括舞蹈、田歌、国画、儿童画、书法、剪纸、篆刻,手工等,基本满足了不同艺术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培养了一大批特长学生和各项艺体活动的尖子,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特长日趋鲜明,并在活动中找到了自我和自信。学校要求艺术教师每人必须参与一个社团教学,做到班班有项目,人人有技能,部分有特长。每学期初,各社团提交活动计划和方案,学校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开展活动,活动由学校德育处负责全程监督考核。
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明显的作用,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教风和学风,为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心助力,艺术教育硕果丰成
艺术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水平以及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对教学的效果起到直接的作用。因此,学校一直非常重视艺体教师的建设。通过培训、进修以及邀请专家名师来校指导、现场传授,来促进艺术教师综合素养的进步与提升。近年来,艺术老师们在论文、优质课、基本功比赛中都有斩获,由他们辅导的学生在省市区艺术比赛中也取得了较好名次,学校田歌合唱队在市文娱会演中摘得桂冠。
艺术教育的蓬勃开展,不但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活跃了学生文化生活,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心理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打下了坚实基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