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特约记者 龚江婷 本报记者 顾宗侠
五一小长假,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日前,记者从新区宣传部了解到,第三届黄明文化旅游节从3月持续至5月,相关节庆活动仍在延续春季旅游“新区热”。
近年来,新区在积极融入“产业强市”大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精心谋划推动旅游业发展迎来新突破。清明小长假期间,新区各景点吸引游客55.32万人次,同比增长32%,比2017年增长了72%。其中,第三届镇江新区黄明文化旅游节暨首届圌山风情美食节异常火爆,圌山景区共吸引游客约31.6万人次。新区旅游悄然打了一场漂亮仗。
“破题开发区旅游业发展,发挥区域优势、打好‘文化牌’是关键。”新区宣传部部长王德家介绍。近两年,在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提升的基础上,新区深挖“宜”文化资源,以“黄明节”等特色节庆为爆点,将自然禀赋、文化资源、活动策划相融合,点燃旅游发展新引擎。
清明后一天的“黄明节”,是镇江东乡传承3000余年的传统节日,有登圌山、游览报恩塔的传统习俗,承载了游客身体康健、恩福绵延的美好心愿。2017年,新区正式启动黄明文化旅游节,将原来民间自发的、无组织的民俗活动打造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节庆品牌。“新区在加快推进圌山景区配套改造提升的同时,深入挖掘‘黄明节’文化内涵,精心策划登山祈福、东乡美食、航空体验、温泉养生等特色主题活动,旨在打造一场全民狂欢的‘黄明盛会’。”新区宣传部文旅产业科科长徐驰介绍。
串珠成线、连线成面,新区以圌山风情美食节、郁金香节、镇江国际马拉松、江苏网络作家村等品牌,将圌山、心湖、宜园和新区主城构纳入区域旅游框架,进一步推介“宜”文化、航空产业等特色,展示城市创新发展和宜居宜游风貌。前不久,第八届郁金香节半个多月累计吸引游客30万人次;首届圌山风情美食节一周时间吸引了15万名游客驻足,实现营业额约120万元;第三届航空体验节短短3天吸引游客万余名;镇江国际马拉松4年时间创成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金牌赛事”。
将旅游纳入高质量产业强区一盘棋,新区于2017年出台了《镇江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确立起“一核一带、一环四区、全域旅游”的空间格局,即把心湖作为核心板块,配有一条滨江旅游风光带;以一条主路连接新区主城区,同时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四大重点板块:圌山旅游度假区、东乡文化旅游区、现代休闲农业园、丁卯文化休闲区。
今年,新建成的木栈道为古老圌山增添了新韵味,山脚下的圌山天沐温泉、房车露营地、爱情主题公园作为圌山休闲度假的时尚元素,形成了景区持续吸引力。与圌山南北呼应的心湖景区畔,郁金香公园内30万株郁金香花惊艳盛放,心湖不夜街正在火热建设中,项目竣工投用后将进一步丰富心湖景区饮食、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位于新区西大门的城市会客厅宜园,随着江苏网络作家村的入驻,成为网络文学作品影视转换、“宜”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丰富了区域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打开了新区对外的窗口。
如今,新区正围绕全域旅游规划精心设计“春之旅”“夏之乐”“秋之韵”“冬之味”四季旅游活动,以全年不停歇的特色文化旅游盛宴,打出生态宜游响亮名片,持续激发旅游发展活力,拓宽开发区以绿色生态为底色的高质量产业强区振兴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