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飞阁丹崖悬空寺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文/图 白英

“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依,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即矗削,为天下巨观。”

——《徐霞客游记》(徐霞客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穿过浑源县城,向南顺着公路前行,高大的山峰渐渐进入视野。仿佛,跟随一个召唤而来,又仿佛,是那半空中的一声鸟鸣,吸引了我,踏着400多年前旅行家徐霞客的木屐脚印,我找寻着那座他笔下闻名遐迩的“天下巨观”。两边山崖壁立,如刀削斧切一般,路越来越窄,崖越来越高,就在金龙峡西边山崖的半腰处,只见层楼高悬,凌空飞殿,一座精巧的古寺挂在近六十多层楼高的崖壁之上,悬空寺,瞬间惊艳了我的双眼惊动了我的心房。

“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远望悬空寺,在巨大山壁背景衬托下,显得小巧而精致,只见十数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寺院撑住,仿佛一副玲珑剔透的浮雕凸出山体。全寺坐北朝南,面对恒山,所有的建筑均高挂在峭壁之上,与崖壁呈90度角垂直而立,崖顶呈倒悬之势,寺顶上方大片的赭黄色岩石,微微向前倾斜,好像就要塌下来似的,让人提心吊胆。

行至山脚之下,再抬头上望,只见一排高低错落的殿阁像是粘贴在上面,上载危岩,下临深谷,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驾悬空,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开,渐次增高,有如蟠龙贴伏于崖壁之上。建筑红墙灰瓦布局紧凑,楼阁上下重叠层次多变,殿宇左右参差错落相依,造型虚实相生小巧玲珑,栈道审形度势迂回曲折,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

整个布局小中见大变化微妙,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顺其自然,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真可谓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刚才在山下仰望悬空寺,觉得它紧贴崖壁,似乎里面并没有多大的空间,而当走进去却发现,一般寺庙的布局形制,无一缺少,应有尽有。既小巧玲珑,有着江南寺庙的精致,又气宇轩昂,颇具北方山地庙宇的气概。悬空寺的规模不大,仅150多平方米的面积,就在这弹丸之地,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建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伽蓝殿、栈道、三教殿、五佛殿、关帝庙等各式殿宇。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攀上寺院,脚踩薄板,犹如置身于空中楼阁。殿楼的分布对称中有变化,曲折回环。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巧构宏制,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的独特风格。

悬空寺的精华所在是最高处的栈道和北楼,虽手扶木杆,却更是让人心中惊跳不安。走上栈道,往山下看,只见河谷幽深,怪石嶙嶙;向上望,山上壁立万仞,巍然欲倾。庙宇楼阁之间高低错落,当雾气袭来的时候,飘飘然,让人有种置身天上的感觉。

最奇的是北楼最上面一层是三教殿,供奉着儒、释、道三位教主。中间是佛祖释迦牟尼佛,左边为老子,右边是孔子,三位大师共居一室,同受香火,齐受跪拜。旁边殿里还有铜、铁、石、泥佛像80多尊,彩绘虽多蒙灰尘,但依然精美。这座以木材为主体的峭壁建筑,把中国宗教里的石窟文化糅合在楼宇亭台之中,化精巧为稳重,堪称世界建筑史的奇迹。

无论是步曲廊还是攀悬梯,无论是穿石窟还是走屋脊,忽上忽下,左右回旋。真可谓是一步一景,景景美妙。曲廊飞檐之间,或对称或呼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绝妙的美景。前看屋脊绿瓦,后瞧曲廊木雕,仰视青天白云,俯视峡水长流。悬空寺,恰如九天宫阙,若是寂静的深夜,一定能体会到古人描述的绝美意境:“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