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谱写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新篇章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站在改革开放40年新起点上开放迈新步的重要一年。机构改革之后,句容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重组而生。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一福地、四名城”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旅惠民项目深入开展,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广电监管工作,培育壮大文旅产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全市文化、旅游、广电发展迈入新台阶。

文化工作

提升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市图书馆半年新增分馆服务点8个,服务点目前共达到200个,新建鸟巢书屋20个,利用图书流动服务车助力打造一个覆盖全市、延伸至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50个文艺社团入驻文化云平台,定期发布活动预告,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文化场馆常年免费开放,市图书馆半年借阅图书量为4.4万余册,累计到馆26万人次;“国学讲堂”“经典诵读”形成品牌,开展各类活动100余场。市文化馆免费开设舞蹈、书法、摄影、器乐、形体、声乐等6个艺术门类的文艺培训,春季共招收近500名学员;成功举办句容市第25届少儿故事比赛;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文化镇村行,欢乐送百姓”专题创作编排了文艺节目,送戏下乡演出30余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体服务分中心开展活动115场。

以市博物馆考古人员为主体,配合完成宁句轨道交通沿线的考古调查。完成了南沿江铁路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协助镇江博物馆进行曾布墓的调查和发掘工作,新增发现石人石马,出土有人物形状瓦当等文物。协助句容投资集团,做好葛洪纪念馆文物的征集工作,目前已征集到文物数百件。向国家文物局上报隆昌寺部分维修工程项目计划书。完成隆昌寺消防改造工程。完成后白镇乐善桥的修缮验收工作。完成市级以上文物保护标志碑、界桩的实地核查,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城土墩墓群文物点安装文物保护标识界桩。增加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巡查并与业余文保员重新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将民俗文化与打造“最有味道的历史文化名城”相融合。组织参加首届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茶制作技能大赛,获优秀组织奖。举办非遗专题展演活动,推进非遗民俗文化项目的活态保护:春节期间民俗花灯非遗项目在千华古村展演;元宵节期间将“秦淮灯彩”融合在元宵灯会活动中,并在台湾新北市举办了秦淮灯彩大型元宵灯会;“我们的节日”端午文化周系列活动中,以“旱龙舟”比赛活动促进非遗项目“花船”在全市各乡镇的传承、交流和提高,为句容增添文化色彩,做大做强句容民俗文化的影响度。同时,积极做好2020年国际道教论坛地方非遗项目展演的各项筹备工作。

旅游工作

全域旅游稳步推进渐入佳境

遵循“一福地、四名城”城市定位,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1355战略部署,在充分借鉴和吸收苏南先进地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严管行业、促进产业,积极推进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今年1-6月,来句游客数1142.53万人次,同比增长15.42%;旅游总收入128.56亿元,同比增长15.36%。

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国家新标准、省厅新要求,完善创建台账,顺利完成省级初评考核工作。推进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服务中心装修工程立项手续审批工作。

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圆满完成旅游景区独立母婴设施建设工作,完成厕所革命暗访及乡村旅游厕所情况调查工作。全年新增24座旅游厕所已完成过半,争取镇江旅游发展基金厕所项目补助21万元。

完成“句容福道”建设前期准备。结合农路的提档升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风景廊道——句容福道。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句容福道”建设,聘请专业公司,深入挖掘我市福道文化。全面摸排全市乡村旅游创建情况,完成省乡村旅游系统填报工作,全市填报园区已达15家。组织参加镇江市局主办的“茅山老区乡村旅游培训班”。

加大文旅项目招引力度。目前,全市5个参加2019年镇江文化旅游杭州招商推介会的项目已全部准备到位。服务好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加强跟踪与指导,按季度填报,确保重点项目按序时进度完成。康缘养生谷、温泉谷等项目建设时间过半投资过半。

营销机制逐渐成熟。与签约媒体深度合作,全方位铺开立体式宣传,做好全域旅游工作推进的氛围营造和同步宣传,在《镇江日报》重要版面、《扬子晚报》北京两会特刊做特别报道,在本地电视台冠名句容新闻、开辟《广游天下》的旅游专栏进行全域旅游宣传,为全域旅游创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上半年,共组织和参加了9场旅游推介活动。1月12日南京江宁万达“句容旅游推介路演活动”、3月30日句容春季旅游推介会、6月14日常州江南环球港“句容旅游推介会”,为周边城市居民带去句容的山水文化。6月27日,会同南京大学团委、新华网江苏公司在南大仙林校区举办了“2019南京高校‘三下乡’走进句容暨句容全域旅游南大路演”活动。

对外形象不断优化。组织全市旅游景区、景点,积极参加旅游展会,主动推介我市旅游资源、打造“葛洪故里秦淮源头”的福地句容旅游形象。3月8日“苏州国际旅游展”,全方位展示句容旅游特色;4月19日厦门“第十五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句容的旅游产品受到热捧;5月3日参加“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获“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十佳示范名镇”;5月16日至18日参加北京“亚洲文化旅游展”;6月15日,举办了以“福地名城、山水句容”为主题的2019“全域旅游看句容”第二届长三角媒体峰会,来自长三角地区的60多家媒体和专家参加了这一活动,以活动推荐“句容旅游”,提高业内知名度、树好业内口碑。同时,注重加强与央视、新华网、凤凰网等高平台媒体的合作宣传,春季的天王樱花、芝樱小镇、伏热花海等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乡村振兴看中国——不一样的句容味道》专题片在5月27日央视7套《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播出。与央视团队合作拍摄了新的旅游形象宣传片《有福地幸福人》分3种版本。与东航江苏公司合作,《银燕》杂志全年12期,每期一主题图文并茂宣传句容旅游。今年又在东航的64架飞机11000个座位投放了小桌板品宣,已试水了5个月,社会反响较好。同时正与高铁传媒公司合作,在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投放旅游宣传。

旅游产品日趋丰富。围绕建国70周年的主题,加大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力度。茅山景区凭借丰厚的红色旅游资源,相继建成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东进栈道、茅山铁军营等红色旅游参观点,2019年综合推出了13条“茅山红色研学线路”,屡次登上央视新闻,受到广泛关注。根据各乡镇的旅游资源和产业现状,上半年主办了“艳郁后白·醉美岩藤”中国句容郁金香旅游文化节、白兔伏热花海“汉服花朝节”“‘莓’好白兔,产业兴镇”第五届白兔草莓文化节、第六届天王樱花节、“生态下蜀茶乡有约”第六届句容下蜀茶香节、2019茅山长青茶文化节、“春城五月天醉美桑果园”第六届桑果紫酒节等近10场节庆活动,以花为媒、以活动为承载,吸引本地及周边市民,促进本地旅游产业发展。

强化日常管理。积极组织导游参加各类培训和比赛,在江苏省导游大赛镇江选拔赛中,全市获得两个三等奖。认真做好旅游投诉受理工作,上半年共受理旅游投诉案件3件,结案率与游客满意度均达100%。开展好新设旅行社、营业部审批,截至6月底,全市共新设立南京携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句容营业部、镇江中国国际旅行社句容崇明营业部等8家。注销国旅(江苏)镇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句容华阳南路营业部等3家。目前,我市共有旅行社18家、营业部26家。

文旅融合

开创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新局面

全市围绕“一福地、四名城”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文体+旅游在资源、业态、营销等方面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加快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进程。一是文旅融合渐成趋势。5月,联合市委党校主办了文旅融合发展培训班,各镇(街道和管委会)、各部委办局近百人参训。培训采用“理论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两天理论学习,聘请了省委党校教授、浙大旅游学院教授、苏州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马鞍山文化馆馆长等专家学者,就文、旅相关知识专题授课;3天的现场教学,参观扬州图书馆、大丰荷兰花海、贾汪潘安湖、马庄村委会文化礼堂等文旅融合现场教学点。6月,市政协十届二十次主席会专题调研文旅融合工作,并实地察看了美人鱼生态园、梵净山庄和亚夫事迹馆等3个文旅项目。全市上下结合正在实施的“福地名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我市山、水、田园、城区等独特的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景区提升工程,以丰富文化展示、文艺表演、文化体验、文化交流为重点,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品的融合发展。国家非遗项目“秦淮灯彩”借助旅游的平台,今年2月赴台湾参加元宵灯会,传播非遗文化、推介句容旅游。二是文化特色乡村建设效果鲜明。突出乡村振兴主题,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和产业方向,倾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样板景点,茅山镇的葡萄文化小镇、边城镇青山古村建设、后白西冯水美乡村、天王戴庄农耕文化体验等,结合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三是文旅产业发展加快。茅山景区的红色文化、茅山湖旅游度假区的养生文化、伏热花海的亲子游体验文化、宝华山千华古村的民俗文化结合点好活动丰富,一经推出即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城区义台街历史文化街区初步建成、恒大童世界文化旅游城项目进展顺利、道宫演艺产品和改造方案正在实施。通过这些项目建设和活动开展,一批文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体验活动多样、设施配套便利、产业链条完整、更加亲民惠客的文化旅游品牌初具雏形。

(史巢凤 徐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