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座城市的旅游逆袭

2022年01月14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 华翔

本是习惯性地查查数据,却发现了一座城市的逆袭。

国庆长假过后,相关数据惯例性出炉。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2019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而具体到城市,则有一个地方特别抢眼。据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初步统计测算,国庆假期,重庆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859.61万人次,居全国城市之首,超过了重庆市总人口(2018年常住人口3101.79万人),同比增长10.6%;实现旅游总收入187.62亿元,同比增长32.8%。

重庆,具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既拥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又拥有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景观,曾被称为是“中国最富有旅游资源”的城市。但很长时间里,重庆留给外界的印象是以制造业见长,旅游业并不突出。在人们印象之中,重庆的旅游项目主要是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老三篇”,除此之外,最拿得出手的旅游“菜单”,也就是长江三峡游了。其古镇、温泉、峡谷、夜景、美食,还有民国遗迹、特色交通、世界遗产、山岳避暑等丰富的资源优势并未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价值。

即使是此次国庆旅游数据,论接待游客人次,重庆可谓“力压群雄”;但如果看人均消费,仅480元左右,实在不太拿得出手。而他相邻的成都,接待游客人次2017万人次,虽逊于重庆,旅游总收入却高达286.5亿元,比重庆还高出100亿元左右,人均消费1420元,更是甩开重庆一个数量级。游客多、消费少,还依然是重庆旅游的一大短板。

但重庆旅游发展毕竟渐入佳境,好戏更在后头。说渐入佳境,因为,虽然传统景点无奈成为过去式,但新兴网红打卡地却层出不穷。酷似《千与千寻》取景地的洪崖洞、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悬空行驶的长江索道,魔幻复杂的黄桷湾立交桥,全国最深地铁红土地站,还有波浪公路、螺旋停车场、屋顶马路……一个又一个网红景点的挖掘,让重庆逐步走向“魔幻之巅”,吸粉无数。说好戏更在后头,还因为重庆的“最宠游客”。有网友总结:“要看洪崖洞,给你‘封’了一座桥;要看轻轨穿楼,给你修建一个观景台;怕火锅辣,给你清汤、微辣和鸳鸯锅……现在过国庆节,给你腾出一座城,这样人性化的城市只有重庆了!”

重庆旅游缘何如此突变。再查新闻,从2017年开始,重庆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根据《重庆市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重庆将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重庆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而一年前的5月16日,重庆举办规格空前的旅游发展大会,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双双出席,并发表讲话,提出“全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适应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要求”。会后,更多更细的工作一一推进。譬如重庆启动了其他城市很少见到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2018年试点动员,2019年底前完成,2020年初成果汇总、数据分析……

事实上,作为重庆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对消费带动效果立竿见影。2018年,重庆接待游客5.97亿人次,位居全国第一,旅游总收入达4343.5亿元,同比增长31.3%;签约文旅产业项目261个,签约金额7621亿元;10月,世界旅游及旅游业理事会(WTTC),将重庆评为全球旅游增长最快城市。而那个现在“实在不太拿得出手”的数据则预示,重庆旅游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于是,我们认为,重庆的旅游逆袭才刚刚上路,前程远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