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书法,父亲的遗产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文/ 丁钢 丁钢

作品 赏析

“遗产”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父亲留下来的”。说“父亲的遗产”,并不是隐藏“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模仿。

父亲初中没有读完,但写得一手好字,村里人写信、写契约都会找他。遗憾的是,他从没给母亲写过信,因为母亲不识字。我初中毕业,考取了中师。当时,一拿到录取通知书,就意味着可以从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三年后将有一个小学教师的“铁饭碗”,因而一下子觉得无所事事了,整天和邻里小伙伴下棋打牌。一天,父亲从外面带回一本字帖、两支毛笔和几张旧报纸,对我说:“没事,就练练字吧!”

那年九月上旬的一个早晨,天气开始有丝凉意。父亲带着我顺道搭乘一挂去县城装货的拖拉机,来到了师范学校。白天,父亲带着我到食堂就餐,到开水房打水,晚上带着我到学校周边逛逛。县城有很多店铺招牌,大大小小,字体不一。没练几天字的我,对父亲说:“我要好好练,也能写!”不苟言笑的父亲,微笑地看着我,轻轻拍了拍我的后脑勺,说:“好好练,应该可以!”

中师三年,因为没有发展其他兴趣的潜力和条件,有空就练练字,因此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一点印象。毕业二十多年后偶遇的时候,他们还会问:“现在还练字吗?”中师毕业,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教书。每当夜幕降临,孩子们离开校园,村庄渐渐静寂的时候,我就在宿舍里铺上淡黄的毛边纸开始练字,静静地度过每一个夜晚。那时农村还没有电脑,更没有电脑刻字,我业余时间帮村里写标语,帮企业写标牌,帮政府抄规章制度,挣点小钱,贴补家用。就这样,在那里,练字陪了我整整四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南京师范大学招收书法专业学生,便想去看看。清晨,带上母亲煮好的鸡蛋,从集镇坐车去县城,然后再从县城转车去南京,到时已经黄昏。省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粗粗的梧桐树;后来到工作的城市,买房安家总想靠近有梧桐树的地方。第二年春天,我报名参加并通过了南京师范大学的书法专业考试,夏天参加了全国普通高考。由于没有读过正规的高中,高考分数不理想是意料之中的。八月中旬,回到那所农村小学,准备开学工作。九月初,一位同事到县教育局办事,回头告诉我,在县教育局的传达室里好像看到我的一封挂号信。第二天,我去一看,才知道自己被调剂到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回去告诉父亲,父亲没有高兴,只是很平静地对我说:“你想去,就去吧!”

又是一个九月的上旬,我背着行李,来到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开始师从扬州国画院葛昕先生学习书法。一次期末考试时,一个女同学的《大学语文》不及格,老师让她找我帮助复习。寒假,我把《大学语文》的课堂笔记借给她,开学后她补考通过了。从把课堂笔记本送还给我的那天起,她便开始经常站在身边看我练字……大学毕业,我们一起跑了她家乡那个城市的几场人才招聘会,其中一所学校的老师出于不想伤害我,叫我写个联系方式留下来;但当她看到我写的字时,便放下手头工作跟我多聊了几句。那时候,事业单位的进人政策刚开始“双向选择”,还不要“逢进必考”,我幸运地留了下来。不幸的是那年夏天,父亲查出癌症;第二年春天,父亲去世了。

工作之后,我们成家、生子、过日子……生活之余,我偶然练字的时候,她总会静静地看着我说,又好像看到了大学时的我。随着工作越来越忙,我没有时间练字了,而她会在陪伴孩子之余,静静地练一会儿字。大学毕业20多年来,无论有没有时间练书法,父亲当初让书法留给我的习惯和品质,如同父亲的微笑,一直伴随着我,滋润我的家和事业。

书法,父亲的遗产,给了我心灵归属的老宅、人生旅行的资本。

翰墨

主办

镇江报业传媒集团

镇江市江南书画院

支持安卓系统

下载APP

(通过提示进行安装)

苹果系统微信扫描并收藏;通过微信收藏打开。

联系人:13775559605纪晨

邮箱:10352197@qq.com

《镇江画报》·拍拍网www.zjpoo.com

丁钢

号江左墨客、一壶居主;文学硕士、管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

年少时学书;后通过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考试,高考录取进扬州大学艺术系,师从扬州国画院葛昕先生学习书法。先后十多次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举办个人书法展一次。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多项,出版个人专著3部,合作专著和教材8部,发表论文60多篇,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现任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镇江市中青年哲社科名家,镇江市首批“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对象,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负责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