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丹徒:“文化盛宴”让百姓生活更加香醇

2022年0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8年,丹徒区文广体事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文化自信,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文化育民、惠民、富民、乐民的作用,通过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持续壮大文体产业规模,努力繁荣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烹制”出一道道文化“大餐”,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香醇美好。

完善服务体系,

文化阵地越筑越多

为了让基层百姓共享文化成果,丹徒区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服务方式,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文化阵地建设如火如荼。

2018年是大面积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第一年,丹徒区结合各地实际,采取改扩建和新建两种方式,共兴建农村文化礼堂42个。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配备必要的舞台、灯光、音响、电影放映等设备,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提供召开村民大会、村民议事、节庆典礼、习俗筵席、农技推广、讲座培训、电影放映、文化娱乐、图书阅览、体育健身、乡规民约教育等服务功能。丹徒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其中,宜城西麓村、上党丰城村、荣炳曙光村农村文化礼堂被评为2018年镇江市农村文化礼堂示范点。

2018年,丹徒区完成25家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工程,提前2年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此次改造不搞大拆大建,均是在原有服务中心基础上,整合资源,盘活存量,通过调整修缮,集中利用等方式,提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硬件水平。为确保25家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和质量,区文广体局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督查组,赴各地现场推进工程建设,确保按时高质完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工程。

冷遹纪念馆年初成立“冷遹生平陈列馆”布馆陈列小组,聘请专业公司制订了布展陈列方案,重新编写了大纲;同时完成了“殷氏宗祠”文化大礼堂布馆陈列方案,完成了殷氏宗祠及笃行堂(殷氏六房)省级文保单位的申报以及冷遹旧居国保单位的资料准备。在北京鲁迅纪念馆举办了“冷遹先生生平展”,充分发挥爱国主义阵地作用,为宣传丹徒做出了贡献。

此外,2018年丹徒区建成8家文化馆分馆、70个自然村小微型文化广场。区图书馆实施改造提升工程,24小时自助图书馆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建测试运行之后,目前已正常开放。图书借阅管理实行自助服务、无人值守、24小时开放,让广大读者真正感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服务。馆内明亮的空间,整齐的书架,安静的氛围,吸引了不少年轻读者。全年新增图书分馆47家,现分馆总数67家已全部挂牌,并对67家分馆15万册图书进行分编。上门一对一培训、辅导镇村两级分馆业务系统的使用,目前80%的农家书屋与区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2018年,还筹建区美术馆、区非遗展示馆,落户丹徒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弘扬时代精神,文化品牌越叫越响

为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丹徒区积极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奋力打造文化高地,大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弘扬主旋律,富有时代性、艺术性,品位高、思想性好,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创作。

2018年4月10日,一年一度的“乐活丹徒”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丹徒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隆重举行。该活动是丹徒区推进地方文化繁荣发展,助力“强富美高”新丹徒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分为区、镇两级同步开展。区级层面组织开展包含综合类、戏曲类、歌舞类、书画摄影类、诗歌诵读类等5大类共10大项活动;各镇(街道、园区)也围绕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主题,结合各自特色特点,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乐活丹徒”作为地方文化品牌将开展近百场文化活动,持续将文化大餐送到百姓身边。

同时,丹徒还通过举办

“清风雅韵”广场戏曲周等品牌活动,承办首届“米芾杯”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第二届江苏省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展演(展览)活动,围绕“悦读越享·书香丹徒”主题,举办第三届宜文读书节系列活动,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018首届“米芾杯”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自征稿以来,共收到国内、国外青少年书法爱好者的12000余件来稿,经预赛评审环节,600余人入围现场总决赛。本次大赛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米芾书法艺术,培养广大青少年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传承,以及推进国际青少年汉字文化和书法艺术的交流意义显著。

此外,丹徒区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力度,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新编歌曲《数螃蟹》、舞蹈《雏燕·雏燕》分别获镇江市首届群星奖金奖和银奖,并双双入围江苏省第十三届五星工程奖决赛,其中歌曲《数螃蟹》获省五星工程奖,舞蹈《雏燕·雏燕》在江苏舞蹈莲花奖少儿舞蹈比赛中获得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区锡剧团被省广电总台评为江苏省优秀管理示范单位。

注重内涵建设,群体文化越办越好

为了进一步活跃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丹徒区通过举办更加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展现全区人民在新时代奋发有为、创新发展的生动形象,不断提升全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影响力,更好地展示全区文化繁荣发展成果,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018年,丹徒区基层文艺团队蓬勃发展,呈现向自然村延伸的态势,很多自然村都有文艺团队,常年开展文艺活动,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全区现有镇(街道、园区)文艺团队48个,村(社区)业余文艺团队108个。与此同时,各地积极组建文化志愿者团队,全区镇、村文化志愿者总数达到2300多人,全年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上百场,活动内容包括上门慰问、文艺演出、应急培训、防汛演习、校外辅导等。2018年,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举办全民艺术普及公益艺术讲座

31场,公益培训47期,全民艺术展示活动

35

场,活动主要集中在春节、元宵、国庆等节日期间,其中传统戏曲、舞龙舞狮、荡湖船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节目,深受欢迎。

在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中,丹徒区各地还积极发挥文艺团队的作用,开展文艺演出、广场舞培训、旗袍秀等活动,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其中宝堰燕之韵艺术团、古镇书法协会、高资天玉舞蹈队等团队较为活跃,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在丹徒区众多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中,区图书馆小桔灯志愿者服务队影响力较大。该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成员主要为丹徒区中小学校学生。寒暑假期间,这些志愿者来到区图书馆,志愿担任整理图书、引导服务、借阅查询等工作,热心为读者服务。

此外,丹徒区进一步完善“大群体”工作格局,在竞技和群体工作上“奋力”,体育事业“有声有色”。一方面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新建农民健身公园11个、健身步道5公里,城市社区全部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组织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主办了镇江邮政杯“我要上省运”2018年“舞动江苏”广场舞比赛(丹徒赛区)等7项市、区级赛事活动;承办了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2018年中韩群众体育交流活动乒乓球友谊对抗赛等国家、省级赛事活动。竞技体育成绩取得新突破,在江苏省第十九届英运动会武术(散打)项目取得了1金2铜的好成绩;在镇江市少儿田径比赛中,总分名列全市第二。

着力特色发展,创新氛围越来越浓

2018年,丹徒区学习借鉴浙江、盐城等地文化工作经验做法,结合丹徒实际,创新推出文化指导员、文化专管员“两员制”试点工作,在繁荣发展基层文化事业,推动文化总分馆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基层百姓欢迎。

文化指导员由区文化馆10名业务干部兼任,分别定点到10个镇(街道、园区),承担文化艺术辅导、特色文化建设等职责,支持基层开展文化活动,实施基层文化延伸服务。文化专管员在宝堰镇宝堰村、南宫村,荣炳曲阳村、曙光村4个村试点,试点村自主选聘人员从事村级文化工作。

7月3日,丹徒区两办印发的《丹徒区关于镇、村文化“两员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对文化指导员、文化专管员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等相关规章制度作了明确规定。区文广体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文化指导员考核制度、文化专管员考核制度、文化专管员信息反馈制度,并于7月份专门下发《关于确定全区镇、街道、园区文化指导员的通知》。

文化指导员、文化专管员积极参与镇、村文化活动,在活动策划、节目辅导、参与表演等方面发挥特长,对镇、村文化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区合唱比赛、广场舞大赛中,文化指导员对相关镇开展业务指导培训,提高各地的参赛水准。在“学身边好人,做文明市民”专题文艺活动中,10个文化指导员分别帮助10个镇(街道、园区)组织、策划文艺演出,提高基层演出水准。文化专管员在丰富本村文化事业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所在镇的文化活动。宝堰村、南宫村的文化指导员在宝堰镇“庆七一”文艺演出、农民丰收节、国庆文艺演出等活动中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丹徒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中,10名文化指导员分别负责10个文化分馆的成立布置、工作计划等具体工作,并定期到基层开展业务指导、策划培训等工作,确保全区10个镇(街道、园区)文化分馆全覆盖。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丹徒区以此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普惠共享,在增加文化惠民投入的同时,浓厚创新氛围,以更有针对性的惠民方式,将文化惠民推向更深层次,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