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锡强
如烟的往事很容易被忘记,但是儿时玩空竹的经历不太容易忘记。
从前过年那段时间最吸引人的声音是什么?除了劲爆的鞭炮声外,印象最深的是街头巷尾传响的阵阵“嗡嗡”鸣声,那是有人在玩空竹了。这饶有情趣的声音是镇江城过年前后所特有的,这声音很别致、也很热烈。空竹抖得急,声音就来得响,这声音是有温度的,可以把冷寂的空气烘得发热、发烫。
空竹又名扯铃,古代又称胡敲、地铃、风葫芦等,其早期品种多有竹木制成两端圆形(现在空竹也有用塑料甚至用玻璃钢制的),中间有凹槽,使用时有一根带柄细绳绕其槽,一拉一扯,循环往复,会有嗡嗡的响声十分悦耳,故得其名。空竹虽源起于宫廷玩物,却因其制作简单便于携带,而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了家喻户晓的娱乐健身器具,空竹在我国历史悠久,《帝京景物略》《空竹赋》等均有记载,空竹因其抖动时嗡嗡作响且花样繁多而闻名于世,从前杂技团的演出也常有此节目。
镇江人把抖空竹叫抖抖翁。抖空竹是集健身、娱乐、表演为一体的民间游戏,春节期间玩的人尤其多。成年人、青年人借此时间来放松过把瘾,孩子们也纷纷循声而出凑热闹,学模学样地跟着抖。大华电影院前的空场、五十三坡下和中华路菜场东侧的三岔路口这几处,抖空竹的多,围观看热闹的也多,人气非常旺。招来许多商贩在此设摊,有看西洋镜、打康乐球、打糖的、捏面人、打气枪、套泥人、小书摊等。儿童玩具自然是少不了的,有卖竹木刀枪、空竹、戏剧脸谱面具、陀螺、不倒翁、洋画等,有的小贩为推销空竹也显示其技巧而表演,这是春节街头的一道风景。
抖抖翁完全取其抖动的“嗡嗡”而鸣的声音而命名。这声音一声高一声低,响亮而又热烈。抖得急声音就来得个响,在中华路口看见熟人吴叔和成子哥在抖空竹,空竹抖得那叫一个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随着有节奏的抖动空竹在绳子上飞旋着,忽跳脱着飞向半空,或在竹竿上急速滚转,时而“嗡嗡”作响,时而“轧轧”鸣脆,煞是好看,平时忙碌的身心顿然轻松许多,脸上也洋溢着喜悦。
空竹在吴叔和成子哥手里会玩出许多种花样来,如将脱线的空竹抛飞半空、用竹竿或线绳准确无误地接住,他们或上或下地抖着空竹,频繁做360度转体,或将空竹放落到平滑的地面旋转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是妙不可言。有的人禁不住叫起好来,在大家的眼里找到羡慕和赞许,他们感觉更好,动作就愈发潇洒自如,空竹飞速转动发出的“嗡嗡”声在街头巷尾传响着。
那时候冬天天气虽远比现在冷得多,古运河水面也结了薄冰,屋顶上还有着积雪,檐口结的冰凌有尺把长,,积雪和冰凌在冬天日头的照耀下闪着寒光,然而有了鞭炮声及空竹的“嗡嗡”声,大家的心中油然感到暖和了许多,过年的气氛也因之热烈。
空竹最次的也要五毛钱一只,好些的要块把两块钱一只。但价高的坚固耐摔,铁的轴心锃亮的竹身油光水滑,发出的声音也洪亮。抖空竹易学易练,对场地没多大要求,当然大些的更好。独个儿抖空竹,自娱自乐;多人玩吧更有趣味与气场。压岁钱多的孩子都买一只玩玩,我和同学大林凑钱买了一只空竹,在边上轮番地抖着,因是刚学会的,既紧张又兴奋,不一会儿额头上就沁出了汗珠,这空竹一直可玩到寒假结束。那些未买空竹的孩子,觉得好玩也跃跃欲试,回家就学着那样式,用细木棒或筷子绑着绳子抖大小搪瓷缸盖、钢精锅盖玩。
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一想起玩空竹的情景就能让我回到童年。
2020-03-06
00:00:00:06712001回忆儿时
玩空竹/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