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共镇江市委关于制定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2年0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镇江日报

中国共产党镇江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就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1.“十三五”时期镇江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谆谆嘱托,以“跑起来”的奋进姿态,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即将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值分别达到4250亿元和13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48%;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工业销售比重达到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上市挂牌企业达到387家,镇江高新区实体化运作,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称号。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戴庄经验”在全省推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重点领域风险有效控制。连镇铁路、五峰山大桥、新312国道、镇丹高速、丁卯高架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建成通车。百姓生活实现新提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204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2万多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茅山老区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累计38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实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位列全省第一,高校园区建成启用,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招生;创成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市,国家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程度超过90%;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效显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态环境彰显新优势,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显著,“263”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水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等一批突出问题彻底解决,长江沿岸造林绿化5700余亩。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获评国家海绵城市优秀试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稳步推进。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涌现出赵亚夫、王华、糜林等重大先进典型,“啄木鸟行动”文明创建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三连冠”。率先在全省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西津渡创成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地方立法、基层网格化治理不断深化,获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改革开放催生新动能,“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率超过96%,生态文明综合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入选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速奔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江苏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在扎实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这篇大文章,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视察江苏更进一步要求,江苏要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殷切嘱托“镇江很有前途”,与“强富美高”的总目标总定位、“两争一前列”的新使命新任务内涵一致、要求一致,既饱含着更高期望,也赋予了更大责任。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两争一前列”作为镇江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要求,体现为镇江“三高一争”的新成效,不断把“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让“镇江很有前途”跑进现实。

3.新发展阶段镇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镇江发展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相互交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在镇江交汇叠加。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镇江仍处于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一是产业结构整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科技创新亟待突破,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更加紧迫;二是融入区域一体化缺乏广度深度,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战略机遇,在融合发展中实现新路超越更加紧迫;三是各板块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优化发展布局,破除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市域均衡协调发展更加紧迫;四是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绿水青山更好转化为金山银山更加紧迫;五是突出民生问题仍然较多,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能力,更好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更加紧迫;六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还很艰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紧迫,等等。我们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决夺取“十四五”发展新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4.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二〇三五年,全市要以高于全国全省平均的速度、全省平均的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镇江很有前途”展露更加生动现实的图景;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强市,区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致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沪宁线重要创新创业、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民主法治建设走在前列,基本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优势充分彰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实现,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建设中争当示范,人们心目中的“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跃然眼前。

二、“十四五”时期镇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5.“十四五”时期镇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镇江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两争一前列”总要求,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深入实施高效能治理,在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中争得更大城市荣光。

6.“十四五”时期镇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推动“十四五”时期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眼重大使命,立足发展实际,牢牢把握以下要求。

——坚持产业强市。始终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主动融入全国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布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业,聚力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地标产业加速崛起、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持续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攀升。

——坚持创新驱动。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充分发挥镇江及周边城市科教资源富集的优势,全面扩大创新主体、提升创新载体、优化创新生态、浓厚创新文化,系统推动科教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治理创新等全方位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充分涌动、创新活力充分迸发,让创新融入城市灵魂。

——坚持融合发展。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系统推动区域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两化融合、军民融合、校地融合等全领域融合,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放大协同效应,以我为主、扬优展长,展现镇江作为,提升城市价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