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笪伟
本报通讯员 韩婷
党的建设是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近年来,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对律师工作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把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建设高素质律师队伍的“铸魂”工程抓紧抓实。从完善体制机制到强化工作保障,从夯实基层基础到推动创新发展,市司法局对全面加强新时代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稳步推进律师行业党建全覆盖、全规范、全统领。如今,我市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引领新时代律师工作开创新局面、谱写新华章。
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律师行业党委和纪委,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制定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支部星级评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以及行政处罚、行业处分和党纪处分一案三查制度,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在实现全市县域律师协会(办事处)全覆盖后,积极推动各辖市区成立行业党组织。推动成立全市律师行业妇女联合会,坚持“党建带妇建”工作理念,学习总结丹阳经验成立镇江“八姑娘公益律师联盟”,引导律师行业女性从业人员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
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律师行业党委书记王宏向记者介绍,我市充分发挥行业党委在推进全市律师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定向把关作用,定期召开行业党委与律师协会班子成员联席会议,建立健全“书记负总责、分管副书记和委员具体抓、全体党委成员共同落实”的工作机制。每年组织召开律师行业“七一”建党纪念大会,开展律师党员专题党课,举办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律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王宏说,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市律师行业党委立即行动,及时印发疫情防控通知,成立法律服务团,对全市22家大中型及小微企业开展法律风险调查,形成专题调查报告,推动出台全市依法助企抗疫解困“23条”举措。全市律师党组织和党员律师捐款58万元,专项用于湖北襄阳、松滋地区和本市疫情防控。同时,组织全市党员律师开展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专项法律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意见建议124条,编写法律汇编、政策解读50篇,帮助企业避免经济损失1800余万元。深入开展“法治体检四进四送专项法律服务”“520律师进网格服务日”等活动,行业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走进园区、企业、社区提供精准化、上门式服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同时,我市组织开展“镇江律师精神”大讨论活动,通过征集关键词、集体研究讨论、主题演讲活动等环节最终确定了“忠诚担当、明法笃行、务实诚信、团结奋进”的镇江律师精神,为提升全行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此外,市律师行业党委开展“红心向党、红利惠民、红榜示范”引领、“讲习会、读书会、青蓝会”思政、“主题党日、政治生日、难忘一日”体验、“抬头率、走心率、传播率”点赞、“领先、争先、率先”争创等“五三”活动,组织“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红律师”活动,举办“光辉律程40年”图片展及“律韵·风华”女律师文艺汇演,有效推进律师行业党的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党员律师政治理论、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水平。
市司法局律师工作处处长王勇介绍,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市现有律师事务所78家,执业律师1147名,其中,专职律师890人,兼职律师25人,公职律师202人,公司律师19人,法律援助律师11人。建有独立党支部的律所27家,联合党支部8家,律师党员295名,党员比例达到33%。2020年,我市1家律所获评“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1家律所获评“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2名律师获评“全国优秀党员律师”,1名律师获评“全国优秀律师”,1名律师当选全国青联委员,市律师行业党委“开展基层律所党建星级考核评定”和江苏灜镇律师事务所“党建涵养人才,促进律所发展”项目被评为“省律师行业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镇江八姑娘公益律师联盟”获评全省首届公益律师法律服务品牌。中组部和全国律协在我市调研指导时,对我市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