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钱兰 宗和)战鼓擂动,催人奋进。出席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和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的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认为,报告提出的目标契合实际,举措扎实有力,处处彰显着“大兴实干之风”的强烈导向。他们表示,将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奋力前行,在新征程上书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的时代篇章,努力实现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
“在高起点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中,靖江要不断放大优势,加快航空制造、营养保健品等产业的培育壮大,打造面向未来的新的产业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进制造业新地标。”市人大代表赵叶在审议中说,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地提出“促进靖江加速融入长三角航空制造产业链”,把靖江的航空制造产业发展提升为泰州市的重点发展目标之一,这是泰州给予靖江的有力支持,更坚定了靖江发展航空制造产业、打造制造业新地标的决心。靖江要把航空制造业作为未来十年的主打产业、主攻方向,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毅力,着力打造航空制造业产业集群,奋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形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航空零部件制造基地。
“坚定不移用产业强市的务实举措化解下行压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市人大代表李文飙表示,姜堰区将持之以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项目建设做大增量,按照泰州“重大项目攻坚年”要求,落实“双月开工、季度竣工”推进机制,既求“量”的突破,更重“质”的提升,确保全年亿元以上新开工、竣工项目分别达55个、40个,为全市项目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一手抓转型升级做优存量,以培大育强企业为着力点,激活科技、资本、人才、制度等各方面要素,促进总量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力争新增开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15家以上,两大主导产业、两大新兴产业开票销售占比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在培育销售50亿元企业上取得突破。
“泰州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以项目建设的有效投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市人大代表祝光说,作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的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将以推进“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园区“三比一提升”行动,不断强化项目建设组织推进,进一步优化项目考核评价,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开发园区是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理应挑起重担、砥砺前行。市政协委员陈磊表示,泰州经济开发区、综保区将坚持项目为王,以推进“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抓手,抓牢重大项目这一重点,梳理完善“产业图谱”,从项目体量、带动能力、税收贡献等维度入手,紧盯央企国企、上市企业等,全力突破符合产业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
“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科技创新,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市政协委员童宁表示,市科技部门将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管理,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引导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集聚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资源;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投资主导建设创新载体,探索“政府+高校+研发团队”“高校+企业+研发团队”等不同模式;建立创新载体监测评估报告制度,用足用好省“科技创新40条”和我市“科技人才政策80条”等政策。
“我们要主动发挥城建主力军作用,全身心投入精致型城市建设。”市人大代表孙跃表示,高港区将加强统筹协调,致力谋划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城建惠民。从解决电梯加装、停车难等重点“城市病”入手,有序实施微整治、微更新、微改造,完善节点游园、市民休闲场所等配套设施,让群众生活更舒适更顺心。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以环境治理为突破推动城市永续发展’目标,着力打好‘五场战役’。”市政协委员钱忠表示,今年,我市将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难点问题,打好突出环境问题歼灭战,做好“四类问题”整改;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深入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打好治气、治水、治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打好生态文明建设阵地战,持续抓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打好执法监管强化持久战,提升环境执法精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做好‘三农’工作的意义重大,农业农村部门责无旁贷。”市政协委员毛正球表示,今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总抓手,坚持“稳”字当头,以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为第一要务,着力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质量,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努力在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多下功夫、多作贡献。
“我们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市人大代表滕智东表示,他们将坚持共治共享理念,依靠群众打一场消灭“垃圾围村”的“人民战争”。按照点、线、面依次推进,从村庄延伸到主干道路、街道集市,坚决不掉一村、不留一路、不漏一地,立起环境卫生质量的“硬标准”。落实长效管护,实行网格化保洁,对每一个网格片区明确网格负责人、专职保洁人员、专职垃圾收集人员,做到镇村道路环境无缝隙长效保洁。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改善河湖水质,进一步明确水利工作方向。”市政协委员胡正平说,河湖环境与民生息息相关。市水利局将准确把握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立足地区实际,把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水利发展的总基调。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工作,科学化推进水利基础建设,深化研究完善水利工作保障机制,把治水的工作重心,转向更加突出水环境治理和河湖管理能力的提升,推动我市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重在政府积极推动,更要有基层一线的落实。”市人大代表管冬梅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用绣花的功夫实践良治善治,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根基,作为社区人应当积极作为,敢于担当,抓好社区治理网格的优化和整合,搭建好网格化治理平台,同时积极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