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成
我对安徽的名山略有所知,曾经沉迷于天柱山的险峻,九华山的神秘,黄山的奇绝,对敬亭山却素未谋面。某日,和诗词协会的诗友们来到了安徽宣城市的敬亭山。
南朝诗人谢脁和唐朝诗仙李白曾多次游览敬亭山。谢脁写下了《游敬亭山》,李白写下了《独坐敬亭山》等诗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诗篇的传诵使敬亭山声名鹊起。此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等诸多文人慕名登临,泼墨挥毫,吟诗作画,留下墨宝,敬亭山遂成为“江南诗山”。
沿着蜿蜒的山道向前走,所到之处,定睛细看,景致确实如谢脁诗所云:“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交藤荒芜缘木缠绕,衍生枝蔓,树枝缪垂蜷曲耸而复低。阳光透过枝叶洒落在青石板路上,层林尽染,树影婆娑。远处篁竹幽树,连接成片。难怪隐逸之人身心寄托于此。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李白雕像前。塑像中的李白矫首昂视,向天挥笔,豪气干云。李白一生七次游览宣城,唐天宝十二载,李白秋游宣州,写下了五绝《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时距他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的漂泊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艰辛,看透了世态炎凉。
李白斗酒诗百篇,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然而盛唐的朝廷却容不下这满腹才情的诗人,于是,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拿着仙人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游遍名山,寻仙访道,寻找安身之所,此心安处即为家乡。
拾级而上,进入竹林,我们来到玉真公主雕像前。玉真公主绾髻高耸,罗裙飘逸。竹篁环绕,山壑静谧,真是一个宁静的栖身之处。李白一生好道,玉真公主也是修道之人,两人相遇,相见恨晚。玉真公主十分爱慕李白的才华,力荐李白供奉翰林。后人传说,李白赐金还山后,玉真公主郁郁寡欢,毅然放弃公主之位追寻李白来到敬亭山,只可惜寻李白未遇,后香消玉殒魂寄斯山。李白悲痛欲绝,常来皇姑坟前祭悼。皇姑为其挚情所感,遂引一清泉,供李白饮用煮酒烹茗,后人名之为皇姑泉,又叫相思泉。相思泉,流的是清泉水,淌的是相思泪。伫立泉边,我似乎看见了李白为玉真公主祭悼的情景,于是赋诗一首《敬亭山相思泉感怀》,寄托情思:“玉真荒冢境萧然,太白悲凄石上眠。不见长空飞旅雁,徒留衰泪滴清泉。映阶蔓草埋幽径,落叶寒林起暮烟。风景依稀人已逝,相思一寄越千年。”
诗友们说说笑笑,缓步前行,终于来到了太白独坐楼。登楼俯瞰,宣城全貌尽收眼底。南望高楼隐隐,北瞰田畴茫茫,阡陌纵横。敬亭山林壑幽深,满目青翠,云漫雾绕,风光旖旎,深吸一口清凉的气息,顿时如痴如醉。
离开独坐楼,找一处山丘坐下来,抬头仰望,深深体味李白诗歌的情境。当年,李白登临敬亭山,他一人兀然独坐,极目长天。不知何时,天上的几只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一片白云,轻轻地飘来,又轻轻地飘去,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最后也没了踪影。鸟飞了,喧嚣远去;云散了,长空寂寂。敬亭山与诗人为伴,敬亭山变成了有情有义的知心人。诗人凝视着秀美的敬亭山,敬亭山也凝望着诗人,诗人与山相顾无言,脉脉含情,不用语言交流,二者心神早已合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对李白来说,鸟飞云去算不了什么,至少他还有敬亭山这样一个知己。
敬亭山与诗人为伴,变成了有情有义的知心人。诗人凝视着秀美的敬亭山,山也凝望着诗人,诗人与山相顾无言,脉脉含情,不用语言交流,二者心神早已合一。
2021-07-26
00:00:00:08477710http://192.168.10.21/tzrb/pc/col/202107/26/content_84777.htmlhttp://192.168.10.21/tzrb/wap/col/202107/26/content_84777.html13江南诗山忆诗仙/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