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扎实推进“一高两强三突出”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泰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顾佳 顾海燕 钱宏斌 通讯员 姜宣 刘昊宇 丁文俊 赵璐)连日来,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以及医药高新区,分别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下一阶段工作,扎实推进“一高两强三突出”。

2019年12月30日,海陵区召开十二届八次全会。会议明确,紧扣市委赋予的“壮大城市经济、建强中心城区”新定位,谋细谋准“实干”的目标、路径、载体和保障,大力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努力交上一份“含金量”足的海陵答卷。

大兴实干之风,建强中心城区,重点在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别无他路,唯有项目。”海陵区委副书记、区长孙群表示,海陵将聚焦“资源、队伍、机制”三大关键,更强力度加速项目建设。坚持把招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重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今年力争新开工建设5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

“推动工业转型要以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破解瓶颈制约,让新动能挑起大梁,让旧产能焕发生机。”孙群说,该区将聚焦“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更新理念推动工业转型。积极探索“服务+制造”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平台8家左右。

在城市建设方面,该区今年将大手笔提升城市品质。大力推进产城融合,组织实施“退二进三”,以系统化思维盘活城区老旧厂房,努力变“工业锈带”为“城市秀带”。大幅提升城市气质,紧扣市城建惠民行动,系统实施23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综合提升改造10条道路,着力消除群众生活的堵点和痛点。全面启动“人居幸福”“绿满海陵”“文化复兴”三大工程,开展“绿色银行”建设行动,打造20个“微记忆”“微地标”绿化节点,新建2座城市公园,新增提升绿化面积5000亩,改造复建古钟楼等历史文化地标,串联一批历史文化名人馆,打造精品文旅路线。

海陵区还将围绕建强中心城区,统筹谋划经济、社会、人口承载力,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着眼于更优质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解决群众关切。

2019年12月30日,高港区召开第五次党代会第三次年会。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港区委书记顾萍表示,高港区将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扎实推进“一高两强三突出”,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凝心聚力谱写“四个高港”建设新篇章。

“要突出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实现实力高港新提升。”顾萍表示,高港将以项目为龙头,提升产业集聚度;以园区为载体,构建开放大格局;以创新为引领,增强核心竞争力。

该区将以“重大项目攻坚年”为抓手,扎实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更加注重项目“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确保今年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5亿元以上项目占全市比重均达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围绕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业持续强链补链扩链,打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顾萍介绍,该区还将突出大数据、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招引一批总部经济、头部企业;突出现代物流、高端商贸、康养旅游等服务业,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做大总量。

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市区一体化发展新要求,高港将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加快实现“多规合一”,努力塑造“沿江见江、近水亲水”的滨江城市形态。

在统筹城乡发展上,高港一方面持续推进“城建惠民”,加快补齐商贸、教育、医疗、文体、旅游等配套功能,提升城市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推进中心镇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向基层延伸,真正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让农民更加幸福。

2019年12月30日,姜堰区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召开,回顾总结2019年工作,擘画2020年全区发展蓝图,动员全区上下大兴实干之风、全力跨越赶超,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把“推进产业强市”、“强化重大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姜堰区委书记李文飙表示,该区将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瞄准“2+2”产业补链强链重点方向,精准开展各类招商活动。同时千方百计提升项目转化率,坚持抓报批促开工,抓在建促竣工,抓投产促达效,力争新开工、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55个、40个以上,其中新开工5亿元以上16个、3000万美元以上4个。全面完成土地收储整理三年2万亩目标,2020年新增规上企业60家以上,两大主导产业、两大新兴产业开票销售占比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