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泰州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展示专栏(六)
主办:泰州市司法局
中共泰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泰州市审计局围绕“政策”和“资金”两条主线,聚焦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农村“三资”管理等相关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相关资金是否存在骗取套取、侵占挪用、贪污私分、损失浪费等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在全市掀起一股整治“微腐败”的“拍蝇风暴”。本次乡村振兴审计范围从2017年至2018年,涉及泰州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审计结果,市审计局共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综合报告8份,涉及问题184个,查出违规和管理不规金额
53865万元;出具10份审计移送处理书,移送案件线索20条,涉及金额615.9万元;追责相关人员44人,其中立案查处15人,党纪政纪处分29人。
审计监督全覆盖,巧搬乡村振兴“绊脚石”。全市各级审计机关把乡村振兴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直接参与审计,各参审单位配足熟悉涉农审计的精干力量,集中3个月时间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审计工作。审计监督重点关注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建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等方面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和资金安排使用管理情况,同时对农村“三资”管理进行审计调查,对准基层“微腐败”治理挥出一记重拳。
为了有效规避地域、人际关系影响,确保审计独立性,更好防范审计风险,市审计局创新组织方式,以“推磨式”代替“交叉式”,以循环而不交叉的方式组织审计项目实施。年初,抽调全市两级审计机关50多人,组成6个审计组,同时将每个审计组分成乡村振兴小组、扶贫小组及数据分析三个小组,采取“一老带一少”的组合方式,确保相互协作、相辅相成。审计过程还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紧抓“人、财、物”三个关键点,审计组审前走访各家被审计单位,摸清数据现状,有效采集财政、农工办、农委、住建、民政、残联、扶贫办、教育、农机、人社等10多个部门的相关数据;同时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数据分析手段,全面分析核查惠农补贴、涉农保障资金发放情况,确保惠农补贴精准、及时、足额发放。
审计整改见实效,剑指“蝇贪蚁腐”零容忍。审计是发现和查处基层党员干部“微腐败”的重要手段。针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发现的问题,抓好整改才是重中之重。市审计局高度注重乡村振兴审计成果的体现和利用,把揭露和反映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线索作为充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重要内容;把移送案件线索作为提升审计成果的重要途径,对乡村振兴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事实和涉及严重违反党纪、政纪的有关线索及证据材料,全面移送纪检监察部门。
“兴化市某村违规公款报销私人费用审计事项”“姜堰区少数村干部违规使用涉农财政资金审计事项”“海陵区某社区违规建设仓储项目”……在泰州市审计局出具的审计移送处理书中,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都提供了详细证据材料目录,并明确联系人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做好后续调查工作。
与此同时,市审计局还不断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案件协查、信息交流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研究解决移送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构建协作配合的长效机制,使移送的案件线索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5月31日,泰州市政府召开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部署会议,专题部署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问题整改工作。审计发现问题已整改到位158个,促进地方政府和部门出台各类制度45项。
在开展乡村振兴审计过程中,市审计局贯彻落实“质量强审”行动计划,不断强化审计执法全过程管理,全程把控审计进度,做到主审按照实施方案时间安排开展审计、审计组长把控到位、处长实时关注、分管领导及时督查;同时加强对审计现场管理办法执行情况的督查,不断强化对审计现场的自由裁量权使用的监督,确保审计监督权规范行使。承办单位:泰州市审计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