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突出城乡协调、一体发展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泰州日报

□本报记者 朱敏丽

在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全面转变的征程上,“城乡协调、一体发展”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宽广之路,也是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一高两强三突出”,“突出城乡协调、一体发展”被明确列为实现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的三大路径之一。

打造宜居宜业秀美水城,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

城市首位度,反映一个城市对资源的集聚力和对周边的带动力,是衡量城市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建市23年,泰州中心城市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相比,城市首位度、辐射力以及功能配套等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迫切需要对标对表、补齐短板。

“此次全会首次提出‘打造宜居宜业的秀美水城’的城市定位,并对城市建设提出了‘颜值’‘气质’齐升的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充分彰显市委、市政府做强城市,提升城市首位度的信心和决心。”市住建局局长高卫东说。

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应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高卫东表示,今后要坚持“城建让城市更美好”的价值追求,大干、实干、巧干,着力在提升生态品质、居住品质、道路品质上下功夫,做足“水绿一体”的文章,统筹推进水系与绿化建设,创新物业管理服务方式,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迎宾大道。瞄准城市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大力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小区雨污分流、老旧小区改造、老楼加装电梯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围绕2022年省运会,要抓好“环体育场馆、环交通枢纽、环商旅节点”三方面环境综合提升工作,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倒逼城市建设持续发力。

城市品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除了要建好还要管好。

“城市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则是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和发展环境的重要标志。”市城管局局长孙桂银说,实现城市“秀美”更要从细处入手,作为中心城市管理的主力军,城市管理部门要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工匠精神,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迈进。要抓住“城建惠民”两年行动为契机,聚焦痛点难点,全面整治攻坚,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增强单位和个人履行责任区内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立面清爽等责任的主体意识,形成全民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要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优化城市服务供给,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下转02版)

(上接01版)

“中心城区强,则中心城市强。”海陵区委副书记、区长孙群说,作为泰州的中心城区,海陵必须担当起“实干当先锋,城区争第一,打造泰州硬核地位”的重任。全力以赴参与建设宜居宜业的秀美水城,聚焦“空间、能级、气质”三大重点,大胆留白城市空间,优先城市功能,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实施“城建惠民两年行动计划”,不断激发中心城区活力,提升城市品质。

推进市区一体发展,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328国道海姜段快速化改造建成通车、姜堰南绕城快速化改造工程全面开工……20分钟“市区一体化”交通圈加快形成。

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融合发展联动机制正式建立,市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格局加速重构。市区一体发展是我市建设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格局,持续空间环境出新,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兴国说。

构建“市区一体”发展格局,交通要先行。

拉开市区交通框架格局,完善快速交通体系,应成为今后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李兴国认为,应积极构建市区各板块之间以及三泰都市区同城发展的快速交通体系,优化完善快速路网规划。落实

“公交优先”发展要求,超前谋划城市大中运量快速公交的发展战略、建设形式和线网布局,加强线路和场站规划用地的预控,以大交通引导市区一体化发展。

市交通局局长李龙根表示,作为市区一体发展的开路先锋,交通部门要以客运枢纽、物流基地、江海联运中心港的规划建设为发力重点,全面优化城市快速路网、区域干线路网、干线航道网布局,比如在城市快速路方面,确保东环高架(S231)北延、站前路(S354)快速化工程竣工通车,加快推进姜堰南绕城快速化改造、姜高路东段(S411)拓宽改造工程,完善区域快速路网体系。干线公路方面,确保分别开工、建成各2条干线公路,完成4个项目前期工作。航道方面,确保通扬线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兴东线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加快形成更加便捷畅通的交通格局,更大范围推进市区一体发展,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的首位度、竞争力。

“市区一体”发展的主要意义,最终要从地理意义上的支点地位上升为高质量发展上的支点地位。

市委常委、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小兵分析认为,作为“市区一体”发展的重要阵营,医药高新区承担着引领全市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下一步,医药高新区应加快开放平台集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努力打造健康名城的核心区、引领区。打破中国医药城的“无形城墙”,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推动全市“药、医、养、食、游”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扬子江药业等本土医药企业协同发展,在新药研发、注册申报等多方面共享资源、开展合作,合力提升泰州医药产业整体竞争力、影响力。

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港区委书记顾萍表示,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市区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高港必须紧紧围绕现代化、国际化目标,按照“东进、西优、南涵、北融”的思路,以更宽视野、更高标准谋划城市建设。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善产业、城市、港口发展规划,做好与上位规划的衔接,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加快实现“多规合一”,努力塑造“沿江见江、近水亲水”的滨江城市形态。

聚力城乡一体发展,构建和谐相融幸福城

城乡一体发展,是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作为马可·波罗笔下的“幸福之城”。近年来,我市通过新型城镇化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趟出了一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泰州路径”。

“突出城乡一体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要求,也是拓展泰州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高卫东说,当前,我市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依然突出,城乡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亟待解决提升。譬如说,虽然农村住房条件得到了普遍性改善,许多地方都盖起了富丽堂皇的小楼,但污水垃圾处理、道路修缮和公共设施投资等方面还有许多“欠账”。如果我们把这些“欠账”作为潜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以激发,必将会进一步拉动供给,成为新的增长点,从而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此,住建部门今后将持续深化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在结对共建、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治理等方面探索路径,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大力提升小城镇功能品质,加快乡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确保2020年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5%以上;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7个省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建设,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做好镇村污水系统治理,确保到2020年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60%以上。

李兴国表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统筹城乡全域空间资源,落实“多规合一、全域管控”要求,对全市城乡建设空间利用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城乡空间开发利用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

“城乡一体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百姓福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毛正球说,突出城乡协调、一体发展,应当坚持“稳”字当头,以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为第一要务,着力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要通过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进一步加强绿色水稻、优质蔬菜、生态畜禽、特色水产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并以此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毛正球同时表示,城乡一体发展还要啃下乡村环境治理这一“硬骨头”,在绘浓“底色”、做靓“景色”、还原“本色”上出硬招,加快乡村环境的高颜值塑造。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由试点示范转入全面推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方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促进农业强、农民富中实现农村美,努力打造绿水蓝天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