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凤娟)近日,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影响,一部分市民朋友担心生活必需品供应。记者昨天走访发现,市区众多商超、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已结束“春节模式”,恢复正常营业,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市场供应充足。
各大超市物资供给充足
昨天,在梅兰路大润发超市内,记者看到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货源充足。在米面油区,成袋成桶的商品整齐摆放。肉品区,带皮五花肉、无颈小排正在特价促销。顾客们都戴着口罩有序购买生活所需用品。
“买了一袋姜堰产大米、一盒巧克力、两盒鲜奶,价格跟以往一样,都没涨价。”前来购物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因为超市每天都开门,年前家里没有囤货。他转了一圈,发现价格和节前差不多,还有不少商品在做特价销售。
超市客服经理常女士介绍,自正月初二起,超市就已恢复平时营业时间,每天早上8点开门,晚上9点至10点打烊。除方便面外,最近的商品销量和平常没有太大差别,价格没有明显波动,供应量稳定。方便面货架上工作人员已及时进行补货。疫情防控期间,超市增加了对购物车、购物篮、电梯扶手的清洁消杀频次;顾客进门须戴口罩和测体温。
长白胡萝卜0.98元/斤、青萝卜1.59元/斤、冬瓜1.28元/斤、毛芋艿2.58元/斤……济川路上的世纪联华超市蔬菜区,各类蔬菜供应齐全,品种多达六七十个,货架上还有好几样“一元菜”,不少蔬菜每斤价格在5元以内。虽然是下午一点多,仍有不少市民在选购蔬菜,货架稍有空缺,就有工作人员上前补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大家买菜没有了时间之分,一些市民家中没存货了就过来购买,为减少出门次数,市民的购买量比平时要多些。
“目前,我们超市的民生商品储备充足、品种丰富,市场供应有保障。”世纪联华超市济川路店一位姓孙的店长表示,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逛超市的人比往年有所减少,最近店内人流量每日2000人次左右,顾客一般都是过来采购生活必需品,买完就走。节日期间,超市继续为市民提供平价、高品质的商品,重点商品如蔬菜、粮油、肉蛋奶,都能保证有序充足供应。
菜场陆续恢复正常营业
前天午饭过后,市区鑫龙家园的朱女士想去家门口菜市场买些菜,让她疑惑的是菜市场关着门,最后只能跑到超市去买。记者从市区各大农贸市场了解到,跟往年一样,春节期间,各农贸市场都调整了对外营业时间,有的只营业半天,从昨天(正月初四)开始,各家已陆续恢复正常营业。
“今年春节营业时间安排跟往年一样,可能有的市民往年外出就餐较多,没注意到这一情况,导致跑空。”恒景农贸市场经理陈伯华说,辛苦一年,许多经营户也想休息两天,每年大年初一,菜场都会休市,正月初二和初三开半天。市场内约50家经营户,初二初三开门营业的有20多家,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都有。正月初四起,各经营户基本都全天营业,只不过打烊时间提前至下午5点。初六起,全部恢复正常营业时间。
陈伯华说,为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已要求所有经营户佩戴好口罩。市场入口处也张贴了相关告示,提醒市民进入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并有管理人员在门口检查佩戴情况。
苏中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是市区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承担着市区及周边市(区)的蔬菜供应,在保供稳价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市场负责人周林介绍,市场平时的蔬菜日进场量约800吨。由于春节前不少市民囤了菜,最近的日进场量有所下降,大概在500吨左右;水果日进场量由400吨降为100吨。今年冬天未遇上大幅降温或寒潮,这为蔬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菜价总体而言比同期要低。去年腊月二十至除夕,由于节日效应,菜价小幅上扬。从正月初二开始,少数品种批发价开始出现下跌。
周林表示,眼下最重要就是组织好各地货源,他们已经通知各批发商与基地做好对接,加大与山东等外省蔬菜主产区及周边南通、扬州等批发市场的货源组织。同时,市场还加强了供需监测和分析,根据市民需求及时加大热销农产品的调运和补货力度,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