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荣 张筱菁
在这个冬天召开的泰州两会,一派热气腾腾。代表、委员们热烈铿锵的发言、餐桌边上的讨论、做满标记的会议报告、迅速刷屏的会议讯息,都成为此次两会最鲜活的“表情”。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大家对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充满希望。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将2020年定为“重大项目攻坚年”,扎实开展园区“三比一提升”行动,全面提升项目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连日来,这成为两会“热得烫手”的话题。
“高质量项目”啥内涵
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
加强高质量项目建设,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强调。不过“高质量项目”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具体到各个区域,因当地经济格局、产业基础不同,个中内涵也千差万别。
针对我市特点,市委市政府首先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高质量项目,精准“画像”——要从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三个维度来考量:含金量,就是块头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亩产效益高;含新量,就是发展前景好、产业形态新、技术含量高;含绿量,就是资源消耗少、单位能耗低、生态效益好。
“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项目,就是那些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内涵和规律的重大项目和好项目。”市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小兵认为,重大项目是产业规模效应的体现,好项目则是产业创新的动力源泉。作为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医药高新区要围绕新型疫苗、抗体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优势领域,既着力招引建设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也致力引进培育铺天盖地的好项目,加快构建更具竞争优势的生物医药产业好生态。
在市政协委员郭健看来,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必然需要一些龙头项目来带动,也就是含金量要高,不能小打小闹;含新量要高,不能还发展低端下游产业;同时,项目要生态环保,不影响百姓生活,这就要强调含绿量。所以说要更好更快发展,这三个‘量’可谓点到了‘麻筋’,招商引资只有真正以此为‘圆心’,泰州的未来才会更美。”
“我对项目‘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理解,就是指‘有天有地’,‘天’指的是项目要高起点、高目标,‘地’指的是能落地、能生根、能真正受到老百姓欢迎。”市政协委员陈素志说。
对于高质量项目,来自开发园区的市人大代表羊进明,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对我们而言,好项目不仅要在行业内是标杆性企业,与地方产业格局、未来发展重点高度契合,同时也要具有标杆的‘溢出效应’,成为地方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榜样,从而产生示范作用、引领作用,带出一批‘企业徒弟’,助力地方企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市人大代表谢晓恩强调,要用更加开放的观念来理解高质量项目。“现在一说到高质量项目,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高科技项目,这是比较狭义的。我所在的化工行业,当中就有不少中高端的细分行业,比如说新材料产业,其中的项目很多都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质量项目。”
当前为何要攻坚重大项目
“人到半山坡更陡”
“人到半山坡更陡”,市委书记史立军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的讲话中,这样形容当下的泰州形势。
未来如何跨越高山陡坡、千沟万壑?答案是:求真务实抓大项目,攻坚克难抓好项目。2020年,“重大项目攻坚年”正拉开大幕。
市政协委员朱菊萍长期研究本土经济。“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我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与近年来大项目好项目较少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区域经济发展,要靠项目拉动,而重大项目是确保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她说,一般而言,重大项目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投入产出效益好,推动原有产业加速转型发展,甚至实现一个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所以,今年我市着力进行重大项目攻坚,是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睿智决策。
市人大代表孙群将项目比喻成“高质量发展的种子”。“抓项目必须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市委、市政府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创造泰州发展的‘小阳春’,必须靠抓大项目的干劲,必须靠抓大项目的韧劲。”他说,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种子”就是明天的“栋梁”。“为稳而稳、一味求稳实现不了‘稳’,徘徊犹豫、裹足不前实现不了‘进’,只有持续攻坚重大项目,才能真正实现泰州发展‘稳中奋进、进中向好’。”
身处乡镇基层,市人大代表王小飞从民生领域来诠释重大项目突破的重要性。“重大项目攻坚,看似是经济工作,实则是民生工作。因为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关系着发展质量,决定着发展后劲,更意味着老百姓的‘钱袋子’能不能鼓起来。成功引进一个重大项目,就有可能拉动一个产业起步,撬动一片区域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我们常常提到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的‘两张皮’现象,如何让‘两张皮’牢牢粘在一起?实施重大项目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市政协委员丁志强认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科技创新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要通过实施项目来实现。“项目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初始期项目是企业集聚科技资源的‘粘合剂’,成长期项目是企业集聚科技资源的‘催化剂’,收获期项目是企业集聚科技资源的‘兴奋剂’,成熟期项目则是企业集聚科技资源的‘稳定剂’。没有高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绿量的重大项目,集聚科技资源,开展科技创新几乎无从谈起。”
“坦率讲,与苏南地区相比,苏中地区的发展资源处于弱势。”市人大代表成文蔚提出,随着我市“重大项目攻坚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伴随重大项目落地的,还有资本、信息、人才等各种发展要素,有助于全方位“接长”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短板。
“项目为王”怎样取得实效
共同的声音是“实干”
市委市政府提出“一高两强三突出”目标要求,并明确“项目为王、质量至上”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路径之一。
路径既明,怎样不断攀上项目建设新高峰?代表、委员们共同的声音是——实干。
“开发园区是项目建设主战场,‘三比一提升’行动就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实招。”作为我市开发园区主管部门负责人,市人大代表黄红旗认为,“各园区都来比一比、赛一赛,比质量规模、比推进效率、比产出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将重点开发园区的转型升级、开放创新,作为做大经济总量、做强实体经济、做优项目载体的有效途径。”
市人大代表方针建议,市重点开发园区须把市场化作为改革的重要方向,打造市场化运作高地,激活园区全盘工作。“比如探索成立园区运营公司,由运营公司承担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投资运营、专业化服务等功能,形成以运营公司为主体,多元参与的项目招引建设模式。政企分离架构不仅可以保证运营公司兼具国企资源禀赋,而且有效提升管理的灵活性,同时‘小管委、大公司’模式也可进一步提高园区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重大项目建设实效。”
营商环境是吸引项目的“强磁场”。市政协委员高卫东表示,对重大工业项目,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比如涉及住建职能的,尤其是审图、消防等工作,要通过提前介入、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方式,实现办事效率大提升。通过“一车式”踏勘,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完善标准、规范和制度,实现管理全覆盖和精准化。
“泰州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大兴实干之风。”市政协委员戴兆平说,全市各地特别是园区,只有在“三比一提升”活动中当主力、出实招、争头名,才能确保“重大项目攻坚年”实现项目量质并举。
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年”各项活动,扎实开展园区“三比一提升”行动,全面提升项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以高质量的项目推动高质量的发展。
——摘自市委书记史立军在政协泰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做强产业、做强城市,突出产业强市、特色发展,突出项目为王、质量至上,突出城乡协调、一体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摘自代市长朱立凡在泰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