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瞄准中高端增强产业实力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泰州日报

制定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关键零部件、核心装备、高端制成品补链强基,提高特色产业控制力和话语权

深化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创建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

实施工业“113工程”项目计划,力争建成市级以上智能车间(工厂)30个

新增高标准农田20万亩,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0家,完成50条农村河道生态治理

突出企业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鼓励企业与大院大所、高端人才合作创办新型研发机构

推广泰兴高新区“1+1+1+N”创新项目孵化模式,促进市外创新成果转化为泰州制造产品

发挥“凤城英才卡”集成功能,落实“泰爱才”十大服务举措,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600名,新增高技能人才4000名

力争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

围绕“三比一提升”再造园区竞争力

力争谋划生成1-2个有望形成百亿级投资、千亿级规模的基地型项目。力争重点园区新开工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产业项目超过150个,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6亿美元

继续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支持医药高新区构建“4+3+1”产业体系,推进“一院两中心”建设,力争进入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十强

力争重点园区新增税收1000万元以上、500-1000万元企业分别超过20家、35家,净增税收1000万元以上、500-1000万元存量企业分别超过20家、35家

以能级提升为目标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和江阴第二通道,加快常泰过江通道建设,主动配合盐泰锡常宜铁路前期工作,开展淮兴泰高铁规划研究和上争工作

集中力量打造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中心港,统筹规划布局疏港公路、高等级航道和港口铁路支线

更大范围推进市区一体发展,构建“一主一新”中心城区空间格局

精心筹备省运会,推进市体育公园等场馆建设和周边“三违”整治,打造凤凰路、海军大道等迎宾通道

整治火车站及进站主干道沿线环境,同步完善公铁换乘系统

实施姜堰南绕城快速路、东风北路快速化改造和S353改扩建工程,建成站前路、东环高架北延段快速化工程,开工建设沪陕高速平广段扩建工程

实施城区河道清淤活水工程,完成10公里道路“白改黑”,更新7条主干道沿街立面和15条道路无障碍设施,协同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雨污分流工程和人居环境改善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推动园林绿化提档升级

优化公交线路6条、新增换乘站点10个,建设交叉路口公交优先专用通道和信号控制系统,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80辆、共享单车1万辆

以民生优先为取向彰显城市幸福本色

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创业5万人

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开展职工医保补充保险试点

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2万套

新建幼儿园29所,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3所

开工建设市第五人民医院,启动“五大救治中心”专科联盟建设

完成市区特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000户,确保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优化文化惠民券运作方式,开展“百姓大舞台”“文化百场”等主题活动

深化省书香城市示范创建,推进市博物馆整体改造,增强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服务功能

出台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组织政府文艺奖评选,开发具有“泰州记忆、泰州风骨、泰州印记”的文化产品

以风险防控为重点守牢城市发展底线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

完善金融机构网格化监测机制,落实六类机构监管工作制度

实施“万村善治”工程,加快社会治理“一网通管”、公共服务“一网通办”步伐

做响“泰有理”信访工作品牌,争创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城市

以环境治理为突破推动城市永续发展

扎实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

深入推进“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有序实施沿江水体治理、长江清废等专项行动

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省考及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分别达74%、83.3%

力争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让守规矩成为政府自觉行动

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将依法行政顶在前面,始终将清正廉洁抓在日常

让重实干成为政府鲜明导向

更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务实调研,找准补短板、强弱项的具体“落点”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降本减负政策,修订公布政策清单、收费清单和政府机构失信清单,推行退税退费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办理,坚决清理涉企收费项目、整治违规收费行为

落实中央支持民营企业“新28条”,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六大专项行动

让善创新成为政府内在追求

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逐步推开容缺预审、并联审批和区域评、承诺制

落实激励干部实干担当“六条措施”,以经济一线和基层岗位为重点,探索清单式、案例式容错免责机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