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丁明玥 通讯员 魏鸣钰)3月5日,姜堰区召开工业集中区工作会议,下发《2020年度工业集中区工作意见》,敲定“146”主要目标任务。
“1”,即将“三比一提升”行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年;“4”,即打造“标杆之区、活力之区、生态之区、宜业之区”;“6”,即项目建设、产业转型、要素保障、发展环境、功能建设、体制改革6个方面工作,推动综合排名再前移、创新能力再提升、生态底色再擦亮、园区功能再完善。
《意见》明确了主要经济目标、项目建设目标和争先进位目标,要求开发区、高新区在“三比一提升”行动考核中位于同档前列,开发区在省级经济开发区中排名前移3-5位;高新区在市级特色园区考核中力争进入第一方阵,积极争创省级高新区;天目山街道、梁徐街道、装备园区在区综合考核中位居前列。2020年度工业集中区亿元以上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项目分别为113个、39个、27个,其中新开工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个、4个,1-2个项目进入省重大项目名录库。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
为实现主要目标,姜堰区提出了七项重点工作,即加大项目招引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提高融资服务能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在加大项目招引建设方面,姜堰区将围绕“2+2”产业图谱,建立园区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突出项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定向招引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链高端项目和大项目,更加突出央地合作项目的招引;精心组织开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动,突出重点地区、发达地区、境外招商,鼓励采取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市场化招商形式,加强与园区开发运营专业机构的合作,提高招商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运用产业金融理念和资本招商模式,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规范运作2-3支产业基金,推行“人才+产业+基金+创新+服务”“五位一体”招商机制。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姜堰将推动开发区和高新区实行错位发展、高新区和装备园区实行一体化发展,并分别选取1个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力争特色产业开票销售占园区开票销售30%以上,通过2-3年努力,打造成有影响力的特色园区;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发挥哈工大智能机器人、上海大学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李德仁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作用,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创新组织,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模式实施技术改造,综合运用“互联网+”“企业上云”“机器换人”等手段,建设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培育发展一批行业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高成长性企业。
在提高融资服务能力方面,姜堰区将继续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四年行动计划,鼓励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和票据,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年内,力争完成股改企业9家、进入辅导期企业3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3家;发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建立目录库企业名单,通过“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等手段,加大对大健康、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资金投放。
此外,该区还将加快推进南绕城快速化工程建设、姜高路改造以及天目路、广州路改造等园区支路建设,提升园区交通功能;完善瑞银国际物流保税仓功能,启动普洛斯物流园建设;合理布局邻里中心,加快建设姜中西校区、马厂初中等学校,二人医开发区医院、中医院高新区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院,提升园区生活功能,深化产城融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