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故事
泰州市人民检察院主办
办案路上,蔡科臣不忘“备课”。
“做菜不难,关键是如何把家常小菜搭配可口,更为关键的是还要把菜的品质提升,色香味俱全。”靖江市检察院员额检察官蔡科臣,经常把办案比喻成做菜。
“做菜论”其实源于蔡科臣工作之初对于社会上一种说法的思考。“公安做菜、检察端菜”,蔡科臣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进入新时代以来,检察工作发生许多变化,然而公平正义的使命没有变,尤其是当前推进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进程中,检察官的主导责任越来越大,办案质量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认可,这盘菜“色香味”俱全,越来越美味可口。
办案之余,蔡科臣也会料理自己的“菜园”,把自己办案中的思考以及生活中的人生感悟,整理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蔡田半亩》中发出,给人启发,给人感悟。
“喂”案子“先研究研究”
四年炼就“标兵”检察官
工作中善学习、勤思考,工作之初的蔡科臣凭着这一特点被领导“眷顾”。通过“喂”案子,让他在办案办事中历练。
2017年初的一个周五下午,正准备下班的他接到部门负责人的通知,“小蔡,公安局有个假药案件,是公安部、最高检联合挂牌督办的大案,想请我们提前介入,你先研究研究,周一上午你去一下吧。”同时收到的还有一个500字的案情简介。
一句“你先研究研究”,让蔡科臣研究起来根本停不下来。生产、销售假药案件,在该院还是首例。“假药”如何认定?销售代理人员主观明知如何认定?……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蔡科臣开始查找资料、搜集案例,到周一去公安局介入案件的时候,他手上的资料已有200多页。
最终,经历了大半年时间,该案判决,30多个制售假药的犯罪分子得到了法律的惩罚。蔡科臣也结合办案中的学习笔记,撰写了《生产、销售假药罪司法认定若干疑难问题研究》的论文。2018年9月,蔡科臣作为优秀论文作者,在中国国际医药博览会医药知识产权分会上就打击假药犯罪作了交流发言。《清风苑》“司法实务宝典”栏目也刊发了蔡科臣办理假药案件的经验。
从被动接受“你先研究研究”,到如今讨论案件时遇到争议问题,蔡科臣总是主动请缨“我来研究研究”。慢慢地,成为常见犯罪领域的土专家。
至今为止他先后办理了该院首例斡旋受贿案、首例生产假药案、首例销售有毒有害性保健品案、首例组织偷越国边境案等,每个案件背后都有他“先研究研究”的身影……
今年5月份,在办案的同时,蔡科臣还要参加第八届全省十佳公诉人暨全省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泰州市检察机关青年人才演说会。为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他主动放弃节假日的休息,白天办案,晚上学习。最终获得泰州市院嘉奖和“十佳青年标兵”的荣誉称号。近年来,蔡科臣还先后被评为“靖江市十佳青年政法干警”“泰州市检察机关十佳青年标兵”“泰州市检察机关先进工作者”“泰州市检察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记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5次。
办案件梳理难点、漏点
50名“瘾君子”落网
拿到一个案件,特别是一些疑难、复杂案件,蔡科臣一般不是从阅卷开始,而是先梳理这一类案件有哪些常见问题,有哪些难点,在手边的笔记本上一一列出,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卷。
2018年5月,蔡科臣拿到一个容留吸毒案件,发现犯罪嫌疑人徐某2017年10月刚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
2018年4月又犯了容留吸毒罪,他不应该在强制戒毒吗?一个很大的问号浮现在面前。
带着心中的疑惑,蔡科臣认真完成了阅卷,又到看守所提审了徐某,终于把事情弄明白了。原来,2017年10月徐某因犯容留吸毒罪被法院判处拘役五个月,同时因为吸毒成瘾被强制隔离戒毒二年,但徐某被判刑后先是被送到看守所服刑,刑满释放后,公安机关没有及时将还在强制隔离戒毒期内的徐某移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徐某直接被释放了。
经过进一步调研,蔡科臣发现强制隔离戒毒与刑罚执行衔接不畅的问题较为普遍,容易导致被强制戒毒人员利用这一“漏洞”逃避强制隔离戒毒。2018年6月,蔡科臣向靖江市公安局送达了书面检察建议,建议公安机关及时关注涉罪吸毒人员,将刑罚执行完毕后仍处于强制隔离戒毒期内的人员移交执行强制戒毒。
靖江市公安局根据这份检察建议,对近两年来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逐人梳理排查,将其中未及时移送的50人及时移交了强制隔离戒毒场所。
面对疫情“逆行”调查取证
“不起诉决定”挽救人生
今年3月,正值新冠疫情高发期,一起特大制售减肥药案移送审查起诉,以蔡科臣所在的办案组承办。这起案件涉案人员多,卷宗材料70多册,扣押手机30多部,电子数据400多G,办理难度大,办案组加班加点,光电子数据就统计了一周。蔡科臣发现,有3名犯罪嫌疑人是在校大学生,而且都是今年面临毕业。但最让蔡科臣纠结的,却是这3名大学生如何处理?
最简单的办法照搬法条起诉。她们明知减肥药来源不正规、包装不规范、不良反应明显,依然对外销售,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应该严厉打击。
然而,她们是在校学生,人生才刚刚开始。如果起诉了,不但会留下案底,还将被学校开除,她们的人生可能就毁了。
那么,这三名大学生平时表现怎么样?有没有再犯罪的可能性?取保候审期间有没有遵守规定?这些,都是不诉前需要论证的问题。
然而,当时正值4月中旬,不少地方出现无症状感染者,疫情似乎有反弹的迹象,防控形势严峻,专家一再呼吁多“宅家”,但高校即将复学,为了让这几个孩子安心返校,蔡科臣和办案组其他同事决定做一回“逆行者”,出差到学校里去考察了解他们的情况。
为了提高效率,他们在颠簸的车上提前做好了预案;学校没开学、校园封闭管理,他们就在车上、小吃店做笔录;外地车辆限行,他们就五点多起床,在早高峰前到达谈话地点。三天,他们走了三个省、四个城市,行程达2000余公里。脚步虽然匆忙,但考察结果却让他们十分宽慰,“她在参演的话剧中扮演警察获得了大奖,疫情期间主动捐款”,“她在幼儿园实习期间认真负责,临走时小朋友们都哭着告别”。考察中听到的这些反映,足以说明涉案女大学生平时表现较好,有回归社会的基础。
考察归来,蔡科臣和办案组将考察情况向检委会作了详细汇报,检察委员会一致同意办案组意见,同意对这3个女大学生做不起诉处理。
“对我们来说,也许只是加加班、出个差,多做一些工作。但对她们来说,这个决定足以影响整个人生。”宣布不起诉决定后,蔡科臣这样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