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强化目标必成,保持战略定力,大兴实干之风通过2-3年努力,实现“1120”目标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泰州日报

战略目标

实施产业兴区、项目突破、改革创新、文化建设“四大战略”,强化目标必成,保持战略定力,大兴实干之风,通过2-3年努力,实现“1120”目标,即工业开票突破1000亿,排名挺进国家级开发区全国100强,进入江苏省级以上开发区20强。

2020年开发区本部工作思路

乘势而上

继续前进

努力擦亮国家级开发区“金字招牌”

对标对象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相近、产业体系相似,故我区将对标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攻坚,奋力赶超,全力以赴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区将围绕“特色园区+优质项目”精耕细作,随着精密制造、卓然重装等一批特色产业园的加快推进,新项目不断入驻,新的增长点不断显现,经济类指标总量将实现较快增长。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区将不断增创后发优势,依托“两院一器”等创新平台建设,制定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创新能力,营造更优的创新环境。

在开放水平方面,尤其要“接长”短腿。我区将围绕航空配套产业,抓紧推动一批在手洽谈的外资项目尽快落地,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园等一批外资项目建设步伐,提高外资利用总量。

在绿色生态、贡献共享等方面,我区将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要求,秉持我市“三个三分之一”发展理念,持续提升生态发展水平,努力提高项目产出效益,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

提质提效经济运行

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致力改革创新突围

加快推进产城融合

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开发区本部

突出“项目为王”

遵循“质量至上”

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0年发展目标

确保2020年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以上;

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

主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消减率达到省定标准。

2020年是泰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攻坚年”,也是“三比一提升”行动的启动之年,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本部将坚持“产业强区”的发展理念,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产业是发展的第一支撑”的导向,乘势而上,继续前进,努力擦亮国家级开发区“金字招牌”。

坚定发展实体经济信心,聚力推进重点板块、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全力实现“新增、净增税收1000万元以上企业各4家,新增规上企业18家”目标,确保经济实现量的有力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转型提升主导产业。巩固提升船舶、特钢、木材等临江产业,“一企一策”“一链一策”,抓好新时代造船智能生产线、靖江特钢140机组改造,国林木业二期、慧创家具项目推进等“重头戏”,确保优势产业稳定运行、优势企业向好发展。加快腹地特色园区建设,推进精密制造、智能重装等产业园入驻项目全面达产,加快标准化厂房区企业项目入驻,全面启动港城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快产业特色集聚、创新发展。

培大育强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扶持高端装备、大健康等产业。全面实施航空制造产业培育计划,加快建设以中国商飞凯飞结构件项目为龙头,以吉凯恩民用飞机风挡、众拓航空零部件等项目为协同,以先捷航空、大晟航空等航空零部件热表处理基地为支撑的航空制造产业体系,努力打造长三角航空产业零部件重要制造基地。继续加快恒艾健康产业园一期营养品制造板块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全部建成使用;全面启动二期建设,加快打造现代化生命健康服务产业园。

提档升级临港物流。推动三江现代物流中心实体化运作,努力建成全国最大木材进口基地、长三角煤炭战略储备基地、全国十大粮食产业园,积极打造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完善保税物流中心(B型)服务功能,引入检品检测、采购分拨、金融保险、商业代理和龙头项目进驻,推进服务贸易大发展。支持万林木材交易市场、南方小麦交易市场发展,探索建设煤炭、钢材、矿石等专业交易市场。

以“重大项目攻坚年”为契机,主动对标考核“指挥棒”,锚定项目突破“方向标”,不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项目建设实效。

全力攻坚重大项目。对照“三比一提升”行动计划,重点抓好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和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的招引,充实储备重大项目库;排定年内开工计划,快节奏推进道道全粮油、中南高科、先捷航空等重大项目,确保全年新开工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个,新开工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4个。

加快补齐外资短板。拓宽外资利用渠道,通过以外引外、增资扩股、高位嫁接等方式,加大对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的招引力度,争取一批外企战略布局型龙头项目落户;做好深国际、大健康产业园、美国宾科等现有外资项目的跟踪服务,促其加快投入,提高实际利用外资数额。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

持续提升项目质态。将“环保为先”“优地优供”“精耕细作”等开发建设理念融入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全面提升项目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狠抓政策尺度把控、项目质量把控、竣工达产把控。增强项目的组织管理水平,切实提升招引项目的规上企业转化率、投入产出率、亩均贡献率,以项目的高质量推动发展的高质量。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运营机制、深化产城融合、强化要素保障,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深化园区管理变革。持续推进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优化管委会机构职能,加强特色园区综合管理,形成精益高效的内控管理体系。推进国有公司实体化运作,港口集团重点谋划重装二期项目,深化国信秦港股权合作,完成苏农物流股权收购,启动新华港务码头改造,持续壮大优质资产规模。科教产业园公司加强对标房、闲置土地等有效资产的运营管理,并尽快启动市场化运营。

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坚持“以产建城、产城一体”思路,加快完善新港城科教板块功能配套,启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华为靖江云数据中心新址等建设,推动机器人智能制造(焊接)中心、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等市场化运营;谋划启动科教产业园西区建设,构建产城融合的新型“产业社区”。

全力抓好要素保障。全力争创2A+级信用等级,提升港口集团融资能力;全面梳理已批未供、供而未用或低效利用土地等情况,确保年内盘活土地1200亩以上;深入推进“健康长江泰州行动”“两减六治三提升”、污水处理设施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为期一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风险评估和整治,守好安全生产红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