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务实担当铸就“实干海陵”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泰州日报

近年来,海陵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造性落实”工作总要求,全力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强举措、促发展,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2020年

出重拳、用实招,“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

经济总量不断放大。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0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市下目标。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实施“1358”招商行动,开展北京、上海、深圳精准招商活动10次,中骏世界城、久郡智能装备等15个5亿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52个、新竣工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3个、新竣工1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新金宝3D打印、隆基乐叶5GW等项目加快建设,金物新材料、锦能CIGS等项目基本建成。

产业发展持续转型。预计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开票销售达580.6亿元,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开票销售占比达55%。深入实施智能制造两年行动计划,新增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示范智能车间3个,罡阳股份获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10个。聚焦六大服务业发展方向,新开工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6个,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5%。文化产业发展实现突破,中国智力运动产业基地成功落户文创园,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预计完成农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2%。

脱贫攻坚精准有力。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实现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脱贫率两个100%目标。着力破解因病、因学致贫返贫难题,全额资助建档立卡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困难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补助,适龄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扎实开展“江河碧空”蓝天保卫四号行动,拉网式排查整治大气污染源753家,推动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六个100%”,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中丹土壤治理合作项目有序开展,徐庄垃圾填埋场清理顺利完成。打造新时代警环民联动、水陆空一体环境监管智慧平台,实施时代花园等21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推进青年北路、江州南路等污水管网工程建设,生态治理河道44公里,省考及以上断面全部稳定达标。

风险防控日益强化。重拳打击恶意逃废债和非法金融活动,清退线下投融资等机构62家,稳妥化解企业互保联保风险,获评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强化13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职能,严格执行重要节点领导带班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检查,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不断完善。

察民情、暖民心,民生事业不断进步

优服务、聚动能,改革创新纵深推进

壮大城市经济

建强中心城区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中央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一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新的一年,海陵区上下牢记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将坚持在脚踏实地的奋斗过程中实干,在与时俱进的上升过程中实干,在改革创新的探索过程中实干,在薪火相传的接力过程中实干,推进“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城建靓区”三大战略,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成现实,致力实现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六大举措

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攻坚重大项目。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中心工作的“头版头条”,实施产业项目攻坚两年行动计划,大干实干、埋头苦干,迅速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

突出质量效益,发展壮大城市经济。以振兴实体经济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质量效益提升,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1+3+1”产业体系。

聚力改革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标本兼治,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推进城建惠民,提升中心城区美誉度。以“惠民、人文、精致”为追求,在塑造特色风貌、彰显文化内涵、提升城建品质上狠下功夫,倾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宜业宜居城市。

坚持民生为本,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社会治理举措,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打造“陵好办”效能督查平台,设立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自主行使建筑施工许可等5项行政权力事项,承诺办结期限压缩50%,新增各类企业3280家、个体工商户6487户。全面落实企业减负政策,新增减税降费7亿元。

对外开放更加深入。积极落实稳外贸各项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开拓新兴市场,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7.2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4.4%;新批境外投资项目6个,实现外经营业额2亿美元。

科创能力稳步提升。实施“科技红娘”助企工程,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9.5%,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4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54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13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100家,隆基乐叶再次刷新单晶PERC组件功率和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实施“人才丈母娘”留才工程,全年引进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16人,入选省、市“双创计划”19项,省制冷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建成运营。

园区承载力不断加强。海陵工业园区创成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成功引进免冲洗CTP板材、亿蜂产业园、明州康复医院等一批城市经济项目,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江苏大学泰州新能源研究院一期、特色小镇成果转化中心2号楼投入使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初步建成,新能源产业园创新基础不断夯实。

民生民计持续改善。实施2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高至77.5%。深入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新增就业14000人、创业8857人,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城镇登记失业率1.75%。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68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提高至每人每年660元。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新建15家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家日间照料中心,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60.1%。

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新改扩建幼儿园和小学5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园4所。组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润泰等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建成标准化儿童预防接种门诊10家。积极筹建档案馆,吴让之纪念馆正式开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国家杯棋牌职业大师赛,协办省首届智力运动会。

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365+”工作模式,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实施城市社区用房“520”提升工程,社区用房达标率达90%。新设泰安、泰康等2个社区。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七个一”工作机制,创新“互助户治”社区治理模式,试点探索“党建引领、街(镇)呼区应”工作机制,创成省首批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全面深化“七五”普法,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海陵模式”在全省推广,区司法局荣获全国先进集体,九龙司法所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