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乡情法缘同助力“镇寺之宝”40年后回家

2022年01月07日 10阅读 来源:泰州日报

乡情法缘同助力

“镇寺之宝”40年后回家

上世纪初,上海有很多来自苏北的出家人,当时镇江的竹林寺和泰州的光孝寺是他们学习深造的地方。彼时,江浙沪的大和尚大都出自竹林寺,而光孝寺佛学院培养的人才外出,在港澳台做大和尚者居多。

当时的上海已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外出港澳台的出家人都以上海寺庙为来往落脚点,其中就有静安寺。就这样,随着上海静安寺和泰州光孝寺的交流越来越多,两寺老一辈的当家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座千年古寺的渊源就此开始。

泰州光孝寺以文物众多蜚声于世,其中《汝帖》《八大山人手绘册页》《历代贤后妃故事图》《董其昌手抄心经》非常出名,堪称“镇寺之宝”。

1949年1月21日泰州解放,解放初期工作人员在清点寺内物品时,发现这批“镇寺之宝”离奇失踪了。如果解放时文物在寺内没有散失,政府定会保管。这些文物会不会在博物馆或者档案馆呢?可是找遍这两个地方,仍一无所获。

令人欣喜的是,40年后这批文物被奇迹般找了回来,而文物曲折传奇的回家之旅离不开静安寺老一代大德们的帮助。

1988年4月15日,光孝寺举行藏经楼奠基仪式,光孝寺复建。当年9月7日至12日,台湾高僧成一法师回归祖庭光孝寺,同行的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泰州人贾劲松带来令人喜出望外的消息:光孝寺那批失踪的文物在上海找到了。

光孝寺失踪的文物为什么会在上海出现?

原来,1948年9月的一天,光孝寺十五代传人、住持南亭法师从上海写信给光孝寺的妙然法师,叮嘱妙然将庙里重要文物送往上海,以防文物毁于战火。于是,妙然法师将寺中的一批文物转移到了上海沉香阁,其中有八大山人多幅画页、《历代贤后妃故事图》以及祝枝山草书长卷等珍贵文物。

1949年2月,南亭法师觉得沉香阁仍不够安全,找来妙然商量要为文物找个安全的地方。两人想了很多方案都不满意。离开沉香阁后的路上,妙然法师灵机一动,想到自己曾为静安寺在上海中国银行租用过一个大的保险箱,正好可以藏文物。

随后,妙然法师将自己的想法与静安寺当家白圣法师商议,白圣法师一听立即应允。1949年4月30日,光孝寺最珍贵的40件文物寄存在了上海中国银行,保险箱的钥匙、印鉴由南亭法师保管。第二天,南亭法师乘飞机匆匆飞往台湾,随身只带了印鉴、钥匙等重要物品。随后,妙然法师也去了台湾。这批文物从此和泰州光孝寺断了联系。

1984年,上海静安区人民政府了解到静安寺有一只保管箱曾在“文革”中被查抄,箱内物件不知下落,于是组织专人查找,最终在上海博物馆找到了原物。随后,这批劫后余生的文物后被存放至中国建设银行总管理处信托部,直到1988年被宗教界人士找到。

1988年,同为泰州光孝寺第十七代传人的妙然、成一二位法师,遵照师公南亭老和尚的嘱托回到祖庭光孝寺,他们带着当年文物存放上海中国银行的字据以及开启保险箱的钥匙来到上海。

按理说,这批文物历经40年的时局变迁是难以回家的。但在上海、泰州两地政府以及当时的上海佛教协会会长、静安寺方丈真禅大和尚以及贾劲松等宗教界大德们多方联系协调下,1988年12月3日,阔别故里40年的光孝寺这批“镇寺之宝”终于重回泰州。

“此次沪通铁路的动车开通,将让今后两地佛教界的交流更加便捷。”光孝寺方丈法空大和尚说,泰州光孝寺和上海静安寺堪称是世交,上一代大德们结下的深厚友谊如今得到了传承。这些年,两地佛教协会的友好往来一直在延续,光孝寺每逢重大法会活动,都会邀请静安寺高僧前来参加。相信未来两地的交流合作更会像动车一样,你来我往,绵绵不绝。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