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春杰)关爱困难群体,确保疫情防控不落一人。连日来,我市相关部门在疫情防控中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给予高度关注和人文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切实保障他们生活无忧、健康安全。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一则则温暖故事每天都在泰州上演。
养老机构
让老人非常时期也能吃得可口
我市现有养老机构168家,在院老人6748名,其中自理老人4075名、失能老人2673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养老机构落实落细临时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做好消毒消杀、体温检测、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在院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截至目前,全市所有养老机构未发生1起新冠肺炎感染病例。
1月24日24时,全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市民政局第一时间打响了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的“阻击战”,突击检查了全市21家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情况,现场督导交办风险隐患;两次召开视频会议,印发5个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文件;安排专人电话抽访43家养老机构,了解情况,提示风险。
各地民政部门还结合实际开展多项惠老举措。姜堰区民政局联系爱心企业“五仑食品”为养老院送去108箱15000多只黄桥烧饼、78箱12000多只包子,让老人们在非常时期也能吃得可口;海陵区民政局组建党员先锋突击队,深入养老机构发放疫情防护用品,累计发放口罩3000余只,并为有需要的养老机构送去红外测温仪,缓解了养老机构防疫物品短缺的实际困难。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市(区)民政部门共开展现场督查130余次,协调保障养老机构防疫物资口罩4.3万只,酒精、84消毒液1.1万斤。
不少养老机构还针对老年人身心特点,及时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让老人们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疫情防控期间,全市168家养老机构1769名工作人员照常为在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
市社会福利中心
线上指导为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
在全面防控疫情阶段,市社会福利中心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实行封闭式管理,暂时停止家属探望、老人请假外出、志愿者活动等。同时,缩短卫生打扫的间隔时间,增加打扫频率,开展全方位无死角高频率空气消毒。
隔绝疫情,不是隔离亲情。护理员们每天两次为老人测量体温,与送菜公司仔细对接,确保疫情期间食品供应不受影响。为让老人和家属双方安心,护理员通过手机让老人跟子女视频聊天。闻银兰老人70岁大寿,老年科工作人员特意送上蛋糕和长寿面,为她过了个简单而温馨的生日。宅了一个多月,老人们的头发长了,护理员拿出理发绝活,义务为中心老人理发。
疫情防控以来,市福利中心的孤残儿童生活在中心“蓝天苑”,在护理员精心照顾下,他们的生活基本未受影响。
中心每天对儿童生活区域进行三次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护理员每天采取做操和讲故事等方式,舒缓儿童的焦虑。为保障好中心孤残儿童昌昌等小朋友上小学,在学校开设空中课堂之前,中心为孩子们准备好了电脑、网络,让他们接受线上课堂教育,做到停课不停学。
中心有不少脑瘫等残疾儿童,春节期间,康复师离开后,福利中心护理员联手专业康复师,通过线上指导、视频教学等方式为中心儿童开展康复训练。
“我们用真心、爱心、孝心,尽心尽力让中心的老人、儿童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够安心、放心、舒心,让中心在疫情期间变成一个温暖的幸福家园。”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罗厚义说。
市救助站
救助期限宽限至14天
疫情防控期间,市救助站迎来3位特殊客人。他们都来自湖北,因无法返回,生活临时遇困,市救助站伸出援手,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人到救助站后,我们为他们测量体温,全身消毒,询问他们的活动轨迹,并按规定让他们在救助站隔离14天,还请专业机构为他们做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市救助站负责人杨生奎说。
在救助站留观期间,三人每人住一个单独房间,吃饭分餐,工作人员提醒他们做好室内通风,每天为他们做两次体温测量,还请专业社工为他们做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如今,三人均已解除观察。
杨生奎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市救助站严把入站检视关,一旦有救助对象入站,工作人员必须询问其最近身体状况以及行程,看有无疫区接触史,有无干咳、乏力等症状,并进行防疫宣传。无异常的求助者到登记大厅完善入站登记后由工作人员引领到救助生活区,实行单人单间居住,并将救助期限宽限至14天。
“站内救助秉持‘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原则,对受助人员应有的关心关爱不能少、必要的生活保障不能少。”杨生奎说,救助站密切关注受助人员的情况,妥善照料受助人员,加强食品、饮水等安全管理工作,为受助人员定时送餐送水果,确保救助人员的食物安全及营养供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