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马宏飞 石湘蕾)一场疫情,推远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泰兴市黄桥镇永丰社区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团结一心,共同画好疫情防控的最大同心圆。
支部堡垒,守好为民服务初心
永丰社区地处老镇区,大小巷道26条,常住户1200多户,加上周边有两所学校,出租户有100多户,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难度再大,我们也要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社区主任、党支部负责人吴明华说,支部第一时间成立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并从宣传发动、人员排查、消毒防范、小区管理等环节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并以巷道为单元,成立了26个排查小组,整合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社区医生、社区民警、志愿者等力量,由一名党员或干部带队,全面开展“敲门扫房行动”。
“社区716户常住户3249人全部排查到位,对70名返乡人员、36名外来流动人员全部进行了身份信息采集和健康申报,切实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面见底’。”吴明华说。
对居家观察对象,社区做到隔离不隔关怀,主动上门做好服务。75岁的返乡人员沈某林一人在家居住,又不会煮饭,社区就指派一名志愿者负责他的一日三餐,每天早晚安排网格员和社区医生上门为其测量体温和消毒。其间,沈某林因感冒引起发热症状,社区立即派车送往医院就诊。
为做好“外防输入”工作,社区将所有沿街的巷道口进行了临时性封闭,只保留1个出入检查点,由党员带队严格把守,对进出社区的车辆和人员逐一排查、测温、登记,对外来人员一律劝返。
群防群治,社区防疫不留死角
“做好疫情防控,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实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吴明华说。一方面,社区加大宣传引导的密度和频次,组织在家的党员、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利用微信、朋友圈、悬挂张贴横幅标语、发放宣传画报等形式,把疫情防控的常识交给居民。另一方面,社区制定了《社区联防联控联保公约》,引导居民群众不串门、不聚餐、不扎堆、不打麻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运动、发现不守规矩和外来人员及时举报。
一租户房某华在家召集朋友聚在一起打麻将,社区居民立即向社区进行了举报。社区当即组织工作人员和网格员上门进行了制止,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了政策引导,使房某华认识到了错误,并保证不扎堆、不打麻将。
针对社区老年人较多的实际,组织志愿者上门引导老年人少碰脏物多喝水,在室内、院子里适当慢跑、跳绳、打打羽毛球,活动活动筋骨,增强免疫力。
“其间,大家都练就了一副金嗓子、一双铁脚板。”吴明华说,“每天,从我做起,手持扩音小喇叭在每个巷道边宣传边排查,一天下来,每个人的嗓子都喊哑了,走的里程都在10公里左右,脚底下都磨出了泡,但大家都咬牙选择了坚持。”
居民参与,精心呵护温馨家园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服务,确保居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生活不因防控而受到影响。”吴明华说。
80多岁的王庆兰、丁月华夫妇,腿脚不方便,儿子儿媳定居美国,身边没人照料。社区每天安排人员为两位老人清扫卫生、采购生活用品。老人十分感动,给社区送来了“视居民为亲人,不是儿女胜似儿女”的锦旗。重残聋哑人吴某平乘家人不注意,溜出家门到银行取钱,不料因贫血晕倒在路边,社区工作人员当即联系120送到医院救治。
“社区干部的付出,不仅赢得了居民群众的赞许,也感染了大家参与疫情防控的激情,大家纷纷用自己的行动精心呵护着温馨的家园。”吴明华欣慰地说。
88岁的老复员残疾军人戴小龙,每天早上8点准时来到社区临时检查点,给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看到社区干部没日没夜地奋斗在一线,作为一名老兵,我也想在耄耋之年为疫情防控做点事。”戴小龙说。
80岁的吕凤珠奶奶把亲手纳好的鞋垫儿送给了社区工作人员。“每天看着社区的姑娘们忙来忙去的,不是宣传,就是消毒,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寻思着为她们做点什么,自己其他也没什么本事,就给她们每人纳了一双鞋垫儿,好让她们走起路来舒服些。”吕凤珠奶奶说。
刚从部队退役的小伙子成诚,主动请缨在临时检查点值班执勤,一值就是20多天,还给社区捐赠了15箱方便面、饼干等物资。成诚说:“若有战,召必回。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会坚守军人的初心,为抗击疫情做点实事。”
“疫情无情人有情,有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有社区居民的配合支持,我们一定能够打败疫情这个魔鬼,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吴明华充满信心地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