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武汉是英雄之举,也是初心本色。众多医护人员的“出征”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身在异乡,勇士们最牵挂的也是千里之外的家人。
继2月2日我市派出首批15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后,截至目前,我市已有57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疫情一线。为解决勇士们的后顾之忧,帮他们照顾好家庭,关心关爱他们的亲人,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在第一批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启程后,即向全市广大志愿服务组织、爱心志愿者发出倡议,招募志愿者参与关爱勇士家庭的活动。
泰兴志愿者与援湖北医疗队
队员家属建起了微信群
“有什么困难,和我们联系”
本报讯(记者 李益君)“做好防护工作,照顾好家里,有什么困难,和我们联系。”每天上午,泰州市恒济爱心助学联合会会长陈江疆都会在群里和泰州市人民医院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张蓉的家人联系。
“泰州市人民医院15名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名单中,蔡伟和张蓉两位护士都是泰兴人。”陈江疆说,恒济爱心助学联合会常年在泰兴开展公益活动。联合会志愿者们知道这一情况后纷纷要求承担与这两位医护人员的结对帮扶。“2月8日是元宵节,联合会派出两组队伍进行慰问。”陈江疆介绍,驰援武汉的两位泰兴籍医护人员都是未婚,家中只有年迈的父母,了解到这一实际情况后,联合会实行了每两人一组对他们的家人实行一对一关爱,为他们送去防控疫情最需要的消毒液、酒精消毒巾以及汤圆、牛奶、苹果等生活必需用品。
“由于这两户都不住在市区,加上疫情期间管制问题,我们联合会的志愿者大概每周前往帮扶对象家中慰问一次。每次前往都会带上足够的鱼肉菜。”陈江疆说,他们还与医护人员家属建立了微信群,每天,志愿者都会在群里联系医护人员的家属,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并给与一定的帮助。
“考虑到出行不便,这两天我们志愿者还会带理发工具上班,帮助老人理发。”陈江疆说,这些医护人员不惧危险、主动请缨,到武汉疫情的一线去,是这场防控战役中的最美逆行者,是全体泰州人民的骄傲,他们将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让最美英雄安心在前线战斗。
姜堰为援湖北医疗队
队员解除后顾之忧
“4+X”后援团提供定制化服务
本报讯(记者 钱宏斌 通讯员 姜轩 鹏伟 林露)2月20日,姜堰区妇联工作人员带着“暖心菜”,马不停蹄挨个上门,送到姜堰中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的15名队员家中。这是姜堰区建立“4+X”对口关爱帮扶机制带来的暖心画面之一。
2月9日,我市第二批医疗队30名医护人员加入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紧急驰援湖北黄石,其中包括姜堰中医院15名队员。他们中绝大多数已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为进一步激励“疫”线战斗,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姜堰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牵头开展“疫重情深
广结良援”志愿服务活动,建立“4+X”对口关爱帮扶战疫后援团,以卫健委(中医院)、教育局、妇联、所在镇街四方力量为主体,广泛发动社会组织参与支持,结合家庭成员结构,为他们提供长效性、多对一、定制化关爱帮扶。
“我们根据各家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对医护人员家中有慢性病患者的,专门开展送药随诊服务。”姜堰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金宁告诉记者,姜堰中医院在出征仪式后不久,就为每户家庭送去慰问金以及生活物资,并保证每周上门服务。37岁的王素梅是该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家庭负担重。医院随即安排副院长李为春结对帮扶,翟小军、许春香两名志愿者跟踪服务。王素梅的母亲郭正英多次发信息给女儿,“要用实际成绩回报家乡父老的关爱。”
姜堰区教育局安排教师志愿者充当“临时家长”,为队员子女开展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照顾等专项服务。39岁的王雨涛是姜堰中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他儿子王彦淳就读于姜堰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小学六年级。平时在家,都是王雨涛辅导儿子学习。这次爸爸出征时,王彦淳有些不舍。没想到,第二天,班主任邱宝华就上门对接辅导,添加微信,随时解决王彦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月12日,姜堰区妇联第一批“暖心菜”通过巾帼志愿者送至每个家庭,每份“暖心菜”包括现杀的鸡鸭鹅、粗粮山芋、芋头,还有芦笋、茼蒿、大蒜、菠菜、青菜等时令蔬菜。“我们将每周开展活动,直至英雄凯旋。今后,我们还将为队员家庭送去更多的‘暖心’套餐。”姜堰区妇联副主席、志愿者张冰琴说。
此外,队员所属镇街也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上门对接需求,围绕生活照顾、心理抚慰等方面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
据介绍,下一步,该区将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作用,动员更多部门单位、社会组织参与进来,为这些家庭提供更加周到、精细、暖心的服务。
姜堰区妇联志愿者向医疗队员家属赠送“暖心菜”。钱宏斌摄
市中医院结对帮扶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娘家人”是坚强的后盾
本报讯(记者 李益君)今年30岁的杨芳是市中医院ICU的一名护士,此次前往湖北支援“抗疫”。杨芳有个4岁大的孩子,爱人不在泰州,孩子由家里的四位老人共同照应。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同样在泰州市中医院工作的杨雨芹和张培蓓主动担负起结对帮扶支援服务。
张培蓓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全力投入到抗“疫”战中,没有假期、没有休息,还没来得及清洗征尘,又赶赴新战场。“作为和杨芳同一个科室的同事,她奔赴前线,我们就是她的‘娘家人’,是她坚强的后盾。”张培蓓说。
除了定期上门给杨芳家人送去生活必需品外,杨雨芹和张培蓓还给杨芳4岁的孩子送去玩具、酸奶等物品。每天,张培蓓都会通过电话联系杨芳家里的老人,帮助解决他们的需要和困难。
兴化为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提供个性化服务
爱心结对帮扶“多对一”
本报讯(记者 顾日升 通讯员 王玉芳 沈长亮 陈婷)2月21日下午,杨辰钰小朋友在家聚精会神地看着张桂芹老师给他推送的语文精讲视频。随后,杨辰钰便将按照视频课要求完成的作业,发给张桂芹老师修改。张桂芹老师通过视频跟他交流、辅导。
杨辰钰是兴化景范学校二年级学生,父亲杨奇是驰援湖北抗疫的医生,母亲朱颖是医院妇产科医生。许多天来,杨辰钰每天都接受这样的“特殊辅导”。为辅导好杨辰钰学习,景范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李宁任组长的“后援组”,组员由学校少先大队负责人、任课老师参加。
兴化市文明办副主任周余杰介绍,杨辰钰接受的“特殊辅导”,是兴化团市委组织的“最美逆行者子女守护计划”的重要活动内容。此外,兴化市人民医院和该市妇联也积极组建志愿队为医疗队队员家庭提供服务。
2月11日,兴化市人民医院12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黄石抗疫。为解决勇士们的后顾之忧,兴化市及时开展慰问、帮扶等关爱活动,帮援湖北医务人员照顾好家庭。兴化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向该市广大志愿服务组织、爱心志愿者发出倡议,招募志愿者参与关爱活动。
出征医疗队组建完成,该院各党支部立即建立志愿联系人队伍,同时院领导也结对联系,形成爱心帮扶“多对一”制度,给每户家庭送去防控疫情最需要的防护用品以及大米、牛奶等生活物资,并了解各家庭的具体困难,落实个性化的精准保障措施。该院还建立后援微信群,开通心理援助通道,并通过志愿联系人给予每个家庭生活关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